在中國航展上展出的殲-20S和殲-35A模型。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11月11日,“八一”飛行表演隊開展適應性飛行訓練。
駱先洋攝(人民視覺)
11月12日,在中國航展民用航空產業展區,參觀者正在體驗模擬駕駛艙。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11月12日,參觀者正在運-20機艙參觀。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11月13日,觀眾在中國航展現場觀看多款無人機裝備。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藍天盛會,逐夢九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航展”)于11月12日在廣東珠海開幕。自1996年首屆舉辦以來,中國航展已發展成為集貿易性、專業性、觀賞性為一體,代表當今國際航空航天業先進科技的盛會。作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航空航天類專業展會之一,中國航展為推動世界航空航天科技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屆航展在開幕前一個多月就已展露熱度,備受關注。眾多國之重器精彩亮相,大批先進裝備首發首秀,飛行表演、地面裝備動態演示閃亮登場,全方位展示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科技的創新成果和輝煌成就。網友點贊,中國航展上的大國重器,盡顯逐夢長空的中國力量。
首發首秀亮眼
本屆中國航展的展覽規模創歷史新高,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參展商齊聚珠海,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體亮相,重磅空天裝備引人矚目,充分展示世界航空航天業前沿發展水平。
據人民網報道,中國自主研制的兩型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S與殲-35A首次公開并同臺亮相,是本屆中國航展最大的亮點和看點之一。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35A是中國航展的“明星”,該隱身戰斗機是隱身與反隱身作戰體系的規模組成力量,以制空作戰為主,也可兼顧對面作戰。裝備國產發動機的空軍殲-35A飛機驚艷亮相,預示著人民空軍“三劍客”(殲-20、殲-16、殲-10C)即將升級為“四劍客”,陸海空戰機比翼齊飛、翱翔長空,為慶祝空軍成立75周年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彩虹-7無人機真機首次亮相中國航展。彩虹-7是基于先進的氣動、隱身和控制技術研制的高空亞音速無人機,可在高對抗作戰環境中執行偵察、情報獲取以及為遠距離武器打擊提供目標指示等任務。
從天空到地面,空中飛行表演與地面裝備、水上無人船動態演示相互聯動、互為補充,為廣大觀眾帶來多場視覺盛宴。本屆航展首次開辟“中國航展第二展區”,首次實現“陸海空一體”的全新動態演示格局。
據新華網報道,攜多型裝備“首秀”航展的中國海軍引起外界廣泛關注,海軍此次展出的主戰裝備涵蓋艦載戰斗機、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機等海軍航空兵主戰機型,殲-15T、殲-15D、直-20J等戰機都是首次公開亮相,均屬航母、兩棲編隊的核心武器裝備。殲-15T作戰半徑大,具備更強的制空作戰能力和對海突擊作戰能力。殲-15D是專用電子戰飛機,是航母艦載機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航展上,“虎鯨”大型無人艇首次進行實艦展示。據介紹,“虎鯨”是一型高速隱身的五百噸級水面無人作戰裝備,最大續航力達4000海里,具備超視距火力打擊、防空反導及搜潛攻潛等無人自主作戰能力。
據新華網報道,開幕首日,小鵬匯天進行了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全球首次公開飛行,現場首次展示了陸行“母艦”和飛行器“自動分離結合”的全過程,“低空直線加速”“螺旋上升”“勻速降高”“精準降落”四大飛行科目全程采用自動駕駛,全方位展現中國飛行汽車智能、安全等硬實力。
中國航展帶來的“連連驚喜”讓觀眾目不暇接,震撼人心的展示視頻不斷在網絡刷屏。網友留言,“飛行表演動作干練、流暢,像一道銀色閃電劃破長空。”“水天之間,交錯共舞,帶來有科技感、沖擊感的觀展體驗。”
尖端科技精彩
本屆航展集中展示中國航空航天和國防科技領域的尖端技術,應用于航空航天和國防科技領域的“陸、海、空、天、電、網”創新成果齊聚,同時為促進航空航天技術國際合作搭建平臺。
從有人駕駛到無人智能,科技跨越彰顯鯤鵬之志。據央視網報道,以“翼龍”-X、“翼龍”-6、“云影”-350為代表無人機家族現身中國航展,系統展現我國無人作戰體系建設成效。本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攜十余款新的無人機平臺參展,實現了從10公斤量級到6噸級的全覆蓋,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套餐式供給。翼龍-X集遠航程、重掛載、多用途等特點于一身,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引領無人機察打能力從對地單空間,拓展到對空、水上和水下全空間覆蓋,現已常態化開展試驗試飛;翼龍-6的特點是低成本、可消耗,可實現中空的察打功能,使得在強對抗條件下,無人機不僅能用得起,還能耗得起。
據人民網報道,我國自主設計研制的貨運航天飛機“昊龍”已完成方案設計,正全面開展工程研制,力爭早日實現首次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具備突出的可重復使用能力,大幅降低貨運飛行器的重復使用周期和單次任務成本,相比傳統貨運飛船具有更好的經濟性和下行運輸能力。有關人員表示,“昊龍”貨運航天飛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發揮航空技術優勢,開發商業航天產品的新起點。
作為享譽世界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裝備國際貿易盛會,航展上國產尖端高科技展品不僅贏得觀眾的青睞,更收獲豐厚的訂單成果。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簽署C929客機首家用戶框架協議,意向成為C929寬體客機的全球首家用戶。C929寬體客機座級280座,航程12000公里,正在開展初步設計工作。截至目前,國航共引進2架C919客機、31架C909客機,國產大飛機事業不斷向好。
據新華網客戶端報道,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通飛所屬特飛所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祥云”AS700載人飛艇即將投入商業運營,主要用于空中游覽、應急救援、反恐維穩、城市安保、航空物探等領域。截至目前,“祥云”AS700載人飛艇簽訂購艇訂單23架,簽署意向訂單164架,累計訂單達187架,將服務于各地低空經濟與旅游業,打造新質生產力。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自主立項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AG600研制堅持自主創新、堅持立足國產配套,促進了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航展首日簽署6架AG600M購租合作協議。
中國航展上的科幻元素也備受矚目。“未來裝備”將屏幕上的科幻宇宙照進現實,給觀眾帶來巨大遐想空間。
據央視新聞報道,科幻宇宙中的隱身空天戰機——“南天門計劃”的“白帝”乙型戰機模型來到中國航展現場。“白帝”戰機機身長達22米,尾部除了外傾斜的雙垂尾,還增加了下反角的設計。此外還有“寒光”通用垂直起降平臺的模型,其雙翼和尾部分別采用鏤空圓環結構,以便能夠適應未來在月球、火星等低重力環境下的任務場景。網友“鐵馬冰河”表示,“希望早一天能實現”,期待航空航天產業的大膽探索。
網友熱議,中國航展為深入了解國家航空技術進步提供了契機,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令人倍感自豪。
沉浸體驗震撼
合影留下“帥氣”身姿,一秒進入體驗真實飛機,借助先進技術沉浸式逛展……網友表示,沉浸式觀展體驗十分震撼,這種感覺真是太棒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運-20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貨艙,成為熱門打卡區。現場觀眾排起了長隊期盼“零距離”接觸“胖妞”。最熟悉“胖妞”的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在現場給出了一份“參觀攻略”:運-20機翼為超臨界的機翼,是亞音速飛機最高發展技術的一種體現;運-20貨艙地板可在幾十分鐘內完成構型轉換,從雙層變成單層座艙。
據央廣網報道,在中國航展現場,“八一”和“紅鷹”飛行表演隊炫舞藍天,以獨特的方式為人民空軍慶生。3架殲-10C表演機和3架殲-10S表演機特別使用紅、黃、藍3色進行拉煙,藍色彩煙圍繞著紅、黃兩色旋轉,營造出“利劍回環”樣式,寓意人民空軍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奮飛遠航。網友留言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太帥了,有一種迎面而來的震撼感!”
人類自古就對廣袤無垠的天空充滿向往,中華民族世代傳遞著飛天的夢想。從航空邁向航天,觀眾可以在航展上切身體驗航天員的工作、生活環境,“天上宮闕”仿佛降臨人間。
據新華網報道,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帶來的嫦娥六號著陸上升組合體1∶1模型和鵲橋二號中繼星1∶3模型抓人眼球。依靠鵲橋二號中繼星的全程通信支持,嫦娥六號探測器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此次展出的嫦娥六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任務中負責落月、月面采樣封裝及起飛工作,并在古老的月背留下了一個永恒的“中”字印記,開創了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樣、在月球背面起飛等多項紀錄。
嫦娥六號任務取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樣品首次在“中國航天”展臺向公眾展出。“中國航天”展臺回顧了我國探月工程的歷次任務。公眾在此能夠近距離接觸嫦娥六號任務從月球背面采集帶回的人類首份珍貴月壤,以及降落傘、移動相機、月面國旗等珍貴實物。
在先進科技的助力下,發展成就“可觸可感”,彰顯航空精神與中國力量。據海外網報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互動技術和創新展示手法,合理植入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等新質展陳手段,立體呈現了集團公司為促進航空科技發展、推動共享空天成果、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生動演繹了一代代航空人奮力建設現代航空工業體系的壯闊征程。此外,面向未來,還將舉辦首屆航空科普文化節,組織多場主題發布活動。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聞發言人吳基偉介紹,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一直努力推動航空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實現新突破,航空主戰裝備實現整體跨代發展。如今,各型國產戰機列陣長空,技術含量高、戰訓質量好、運行更可靠的航空裝備相繼亮相,并陸續裝備部隊持續形成新質戰斗力。
網友表示,19世紀以來,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面向未來,航空航天科技發展必將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