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開展船舶落戶“多證聯辦”服務,切實為航運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一天辦結“6證”節省企業成本
由洋浦海事局、中國船級社海南分社、洋浦交通運輸和海洋局以及洋浦航運辦聯合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船舶落戶“多證聯辦”方案》目前公布,標志著船舶證書跨單位并聯辦理模式正式運行,轉籍落戶洋浦的國內航行普通貨船“多證聯辦”服務正式上線。
“一天內給我們辦結了6份證書,大大縮短了船舶落戶時間,公司也因此節省了近80萬元的成本。”7月29日上午,海南宇航順海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該公司購買了一艘船舶,按以往的手續辦理程序,公司要先在海事部門辦理好船舶所有權證書,再到船級社辦理船舶檢驗證書,然后返回海事部門辦理船舶國籍證書、最低船員配備安全證書、電臺執照和9位碼證書。整個環節辦完需要5-7個工作日。得益于“多證聯辦”服務,6月11日,公司到海事服務窗口辦理船舶落戶手續時,一天之內這6份證書就辦好了。
據了解,今年4月初,海南宇航順海運有限公司通過網上競拍,以1.134億元的價格買下一艘5.2萬噸的國內散貨輪,經過折算,船員工資、輪船折舊、停航保管費等加在一起,一天產生的成本費用達15萬元。“多證聯辦”服務將5-7天的辦證時間壓縮到1天,相當于給該公司減少了80萬元左右的成本。
“多證聯辦”服務模式是洋浦海事、交通運輸、航運辦等職能部門主動作為,在開展“查堵點、破難點、促發展”活動中推出的一項服務。洋浦海事局副局長徐子龍介紹,隨著船籍港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到洋浦轉籍落戶的船舶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到洋浦登記注冊的船舶達62艘,總運力達186.9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226.3%和752.6%。而船舶登記注冊辦理的手續多,涉及多個部門單位,容易導致手續辦理時間過長,耗費時間長,影響船舶營運效益。為此,洋浦海事局不僅查找自己內部的堵點,也查找關聯單位之間有沒有形成堵點的問題,跟洋浦交通運輸和海洋局、航運辦和中國船級社海南分社等單位成立工作專班,探索船舶落戶洋浦“多證聯辦”。4家單位在前期充分調研和試運行的基礎上,試點開展國內航行船舶轉籍落戶跨單位并聯辦理,精簡辦證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船舶轉籍停航帶來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在不斷探索中,各單位解決了聯辦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堵點,逐步形成標準化、常態化、制度化的聯辦模式,并共同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船舶落戶“多證聯辦”方案》。該方案的實施充分實現了船舶轉籍落戶涉及單位的多方聯動,明晰了各單位審批事項的前后關系,將申報方式、受理模式和審核程序等進行了梳理再造。使船舶從上一港注銷到轉籍洋浦重新營運的時間縮減一半以上,進一步推動實現國內航行船舶“轉籍不停航”、進口船舶“轉籍少停航”、航運企業(主體一致)信息變更“換證不停航”,切實為航運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一張《船舶落戶“多證聯辦”服務通知單》連接的不僅僅是海事、船級社和港航管理部門等單位,更強化了各行政單位和航運企業以及群眾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徐子龍表示,下一步,各單位還將及時總結聯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擴大聯辦服務對象,進一步完善聯辦方案,切實為航運企業辦證節省更多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提升海南自貿港航運市場競爭力。(記者林書喜 特約記者李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