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蘇瓦6月6日電通訊:來自中國的致富“幸福草”
新華社記者張永興
“中國菌草技術是個好項目,自2014年引入斐濟以來使我們大受裨益。”斐濟農業部菌草項目協調員塔基雅科·瓦卡洛洛馬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2022年5月12日,斐濟農業部菌草項目協調員塔基雅科·瓦卡洛洛馬在位于楠迪市的中國援斐菌草技術示范中心介紹菌草技術培訓等情況。 新華社記者 張永興 攝
菌草易于種植,以菌草技術栽培食用菇、藥用菌,制作粗蛋白含量高、產量大的飼料,是致富的有效途徑。自引入以來,菌草技術在斐濟扎根、開花、結果,有力促進了該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被當地民眾稱為助力斐濟減貧致富的“幸福草”。
瓦卡洛洛馬一直與中國駐斐濟菌草技術專家組密切合作。她向記者表示,“菌草技術不僅使斐濟人民,特別是農民受益匪淺,也促進了斐濟的食品安全,還為牲畜解決了旱季的飼料短缺問題。”
據中國駐斐濟菌草技術專家組組長林占森介紹,菌草一草多用,既可為斐濟的菌菇栽培提供充足原料,有效緩解牧場旱季青飼料的匱乏問題,同時也能防治水土流失,特別是對熱帶氣旋帶來的次生災害起到有效防范作用。
2022年5月11日,在斐濟楠迪市,布拉蘑菇公司的老板和員工檢查等待出菇的蘑菇菌袋。 新華社記者 張永興 攝
“菌草項目成本低、見效快、惠民生。專家組在培訓時也特別注意能讓斐濟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起。菌草現在已聲名鵲起,深受斐濟人歡迎。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今后將增強斐濟新興菌草業的自主發展能力,使斐濟人民增加收入,減少進口畜牧業產品和菌菇產品,逐步將菌草業轉變為向外出口創匯的產業。”他說。
44歲的塞盧瓦艾阿·卡布卡布是斐濟中部奈塔西里省塞雷阿村的女企業家。她在距離首都蘇瓦50多公里的村子里經營著一家擁有50頭牛的奶牛場。為增加收入,她從2019年起先后在示范中心參加了兩期種植蘑菇培訓班,從此喜歡上了蘑菇種植。她不僅自己種植蘑菇,還帶領村子的其他婦女、殘疾人與學生參與種植。村里15歲的女學生韋麗麥納·諾克諾克塞雷就利用假期種植蘑菇,并用賺來的錢為自己置辦了校服、書包和涼鞋。
卡布卡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難掩激動地說,“這真是中國送給斐濟人的一個好項目,有助于像我們這樣的斐濟農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她希望菌草技術第三期合作項目能盡快開始,并計劃擴大種植蘑菇規模。
在距離蘇瓦約200公里的斐濟第三大城市楠迪市郊,成立不久的布拉蘑菇公司設在烏圖阿萊武學院的農業技術學校。公司負責人查雅·庫瑪爾曾在中國福建農林大學接受過菌草技術培訓,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斐濟蘑菇種植公司首次與教育院校開展合作。除了便利生產外,主要是想借助這一平臺向學生們傳授種植蘑菇的技術,讓他們掌握一門有用的技能,增強謀生能力。”
2021年2月17日,斐濟員工在位于楠迪市的中國援斐菌草技術示范中心車間里工作。 新華社記者 張永興 攝
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表示,菌草技術示范中心項目旨在通過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促進斐濟菌草產業發展,為斐濟增加就業、農民增收、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新途徑。“中國對包括斐濟在內的太平洋島國的支持方式是授人以漁、急人所需,旨在幫助島國提高自主‘造血’能力,實現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項目就是這一方式的最佳體現。”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