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與重慶,兩個同處西南腹地的省市有著說不盡的淵源。早在北宋時期,今天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就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川峽四路”。當時的遵義隸屬于夔州路;1955年,貴州省桐梓縣的17個鄉鎮劃歸重慶市;1956年,重慶市綦江縣2個村劃歸貴州省鳛水縣;1979年,重慶市綦江縣5個鄉生產隊劃歸貴州省習水縣……在歷史的淵源和現實的地緣“雙重加持”下,渝黔共謀發展、蹄疾步穩,新形勢下的渝黔互聯互通也更為密切。2022年,《重慶市綦江區“十四五”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建設規劃(2020-2025年)》發布,標志著渝黔合作再次邁入新臺階。
而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是于1965年成立,總部扎根重慶的大型中央企業,是中國五礦骨干子企業、中國中冶核心子公司,也是重慶地區唯一一家“四特九甲”建筑施工企業,連續十八年位列重慶100強企業前列,連續多年位列重慶市納稅50強暨納稅信用A級企業,多次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自1998年貴陽分公司成立以來,中冶建工始終站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高度,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充分發揮企業資質、管理、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勇擔央企社會責任,深度參與貴州地區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在交通、住房、扶貧等多個領域服務貴州、回報貴州,為貴州決戰脫貧攻堅實現歷史性全勝、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巨變貢獻了中冶力量,以央企的實力與擔當,“筑”力多彩貴州實現精彩蝶變。
筑路:打通發展“主動脈”
交通,作為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命脈。曾經“地無三里平,交通路難行”貴州,如今越織越密的高速路網率先在西部完成了縣縣通高速,經濟社會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這背后,除了貴州交通人的奮勇爭先,也不乏中冶建工人的堅毅前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則是中冶建工助力貴州打通發展“主動脈”最為真實的寫照。
在遵義,一條全長5.62千米的貴州省遵義至綏陽高速公路延伸線于2019年9月完工通車,成為遵義市連接北部地區各縣乃至重慶地區的重要通道;在安順,一條全長9.65千米,路橋占比高達41.6%的紫云至望謨高速公路成為貴州省西南地區通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又一條高速公路省際通道。
除了高速公路,在桐梓縣境內,全長11.44千米的蜿蜒盤山公路成為柏芷山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硬件支撐。要知道在此之前,從柏芷山山頂到山腳僅有一條不足5米的機耕道;在遵義務川境內,作為貴州省普通國省道網規劃(2013-2030年)中5條橫線之一的G352務川道角至藕塘公路改擴建項目剛剛完成蒲竹溪大橋的橋面鋪裝,建設正酣。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貴州北部路網結構,為務川縣東西部片區發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
建房:鑄就安居“新范式”
從“貧困人口最多”到“減貧人口最多”,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全力總攻絕對貧困,書寫了中國減貧歷史上的精彩篇章。近年來,中冶建工累計完成一萬余戶,五萬余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解決了貧困群眾迫切關心的問題,鑄就起了安居“新范式”。
圖片:中冶建工承建貞豐縣者相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工程
“共建樓棟269棟,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配套市政路網約6千米”“涉及125個行政村、718個自然村寨,妥善安置拆遷居民2107戶”……貞豐縣者相鎮生態移民項目是中冶建工建設的涉及范圍最廣、安置戶數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用278天就完成了正常情況下需要兩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解決了1273戶5220人異地搬遷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在貴州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德江縣,中冶建工書寫了貴州脫貧路上的“中冶速度”;“榮獲江口縣扶貧攻堅先進施工單位,共安置扶貧搬遷對象1845戶7828人”,在貴州銅仁,中冶建工為江口縣率先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擔當:爭做央企“排頭兵”
近年來,中冶建工與貴州發展同頻共振,持續“建”證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筑”路、建房不過是中冶建工參與貴州建設發展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在產業集群、鄉村振興等領域,中冶建工持續彰顯擔當,爭做央企“排頭兵”。
當貴陽科創城內科創?月畔灣項目拔地而起,筑巢公寓施工現場熱火朝天,沙文生態科技產業園內企業相繼入駐時,中冶建工正在為貴州的發展持續發力,誓要為貴州的新興產業提供最為硬核的支撐;當沿河縣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振興結對幫扶掛職干部打造的桃梨園產業基地一派欣欣向榮,扶貧產品在各路暢銷時,中冶建工發揮央企擔當,與當地人民一起啃下了“脫貧”這塊“硬骨頭”;當桐梓縣內中冶建工自行開發的中冶?柏芷山國際旅游度假公園人流涌動,成為貴州乃至重慶地區人們爭相前往的避暑勝地時,中冶建工帶動柏芷山的人民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在貴州這片沃土上,中冶建工書寫了與企地同頻發展的嶄新篇章。這些年,中冶建工持續深耕細作西南區域市場,逐步實現了區域化市場布局;這些年,中冶建工勇挑央企重擔,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書寫抗疫扎實答卷貢獻了積極力量;這些年,中冶建工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改革創新,內強管理,在第三次創業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今日的貴州,山川未改,鳥雀人歡;
今日的中冶建工,逐浪前行,征途不停。
未來,中冶建工也將繼續與貴州攜手,“筑”力打造貴州發展的嶄新篇章。(余明浩 譚杰)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