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節能)下屬中國環保雄安大區首次長周期運行經驗宣講會在保定公司召開,會議氣氛積極熱烈。會上,大城公司的長周期運行經驗贏得滿堂彩,受到與會同行的積極回響。大城公司創下了設備安全穩定運行452天的記錄,持續領跑雄安大區10家公司。
垃圾發電,變廢為寶。這點我們都知道,這里還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垃圾發電要創造更大的效益,就要追求設備的長周期運行,因為停產檢修,每次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會高達幾百萬元。
長周期運行看似只是既定工作的簡單重復,實際涉及基建期設備選型、安裝質量、運行調整、設備檢修維護保養等諸多環節,在這個長鏈條中的任何流程、部件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全局。可見,長周期運行表面看是操作問題,實際上也是管理問題。近年來,大城公司注重將中國節能“嚴深細實緊”的企業作風和精神打造成愛企如家、愛崗敬業、愛裝如子的“三愛”文化,并將文化建設與企業生產緊密相結合,文化融入制度、融入生活,從而潛移默化中為長周期運行做好思想上、組織上、人員上的保障。
設備的長周期運行,就是大城節能人矢志努力的目標。
愛企如家 齊心奉獻
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垃圾發電,是最直接的祖國綠水青山事業的創造者。大城公司的每名節能人,心中都牢記中國節能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的企業使命,公司上下齊心,強化整體化精益化管理,使公司在動態管理中實現著高質量發展。
為保證焚燒爐吃得飽,黨支部書記劉海峰四處尋找域外生活垃圾,深耕高碑店、白溝、涿州、文安、容城等地,2022年縣域外進廠垃圾13萬噸,為機組連續運行提供原料保障。
大城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利輝作為生產的主管領導,他的辦公室場所不在辦公樓,在垃圾平臺、主控室和各個運設備車間。劉利輝常說安全生產主要靠責任心,尤其體現在垃圾倉的管理,垃圾倉管管理到位,垃圾發酵充分,才能保證安全生產。由于垃圾抓值班員經驗較少,他常常在下班的時候親自操作垃圾抓,指導職工如何將垃圾堆寬、堆高,如何配料、倒料,是每個運行值的“編外人員”。
從基建期始,大城公司高度重視設備調研和采購工作,技術人員與國內各主流廠家進行技術交流,實地探訪設備運行情況,了解行業內使用效果,并與設計院專業人員進行技術研討,確定設備設計中的重要參數指標,充分考慮焚燒爐和余熱爐換熱面積,設備選型配置較為合理。
大城公司嚴把制造安裝質量關,鍋爐水冷壁、過熱器、省煤器等在制造、安裝過程中的焊接質量直接影響后期穩定運行,他們派出專人緊盯焊接質量,設備自投運后水冷壁、過熱器、省煤器等未發生過泄漏。
據了解,大城公司2022年原計劃兩次C級檢修,由于精心維護使各個設備運行良好,綜合評估后予以取消。由此直接節省天然氣費用約32萬元;受電費用約18萬元;增加售電收入230余萬元;同時還節省了檢修人工費、備件費等,為落實中國節能開展的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奠定良好基礎。
愛崗敬業 勇挑重擔
大城公司每名節能人都知道自己崗位的重要,他們的責任擔當就體現在各自崗位上的努力,體現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的追求。
2019年8月,大城公司廠區紅線內由南至北貫穿有一條國防光纜,位于主廠房下。此時正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籌備,國慶期間國防光纜禁止動遷。為保證盡快完成遷移早日開工建設,綜合部呂日千代表公司與當地政府頻繁溝通上報遷移申請,經過逐級上報至中央有關部門。同時與大城縣1個鄉鎮3個村委會就光纜占地賠償等問題進行交涉,在不懈努力下于9月26日凌晨完成國防光纜遷移,保證了正常施工。
2022年因疫情大城縣連續封城51天,縣域外生活垃圾無法進場,大城縣平均每天入廠垃圾量只有330噸,而他們的焚燒爐日最低“口糧”600噸。為破解瓶頸難題,大城公司積極向主管部門申辦縣域外垃圾進廠,使用一車一報備和高速路口車輛認領方式,將縣域外垃圾逐車帶入廠區。51天不分晝夜往返在高速口和公司間90余次,拉來“口糧”1000多車,12755.07噸。
愛裝如子匠心情懷
大城節能人的擔當,也深深地凝結在對設備的愛護上,就如同戰士對鋼槍,對戰馬的感情。大城節能人說,設備是有感情的,它知道你對它的好。
2022年7月酷暑,爐渣倉渣吊電機燒損,致使渣吊無法使用,因無渣吊電機備件,為保證盡快恢復生產,檢修部門勇于創新、大膽嘗試,頂著爐渣熱浪近10個小時的炙烤,現場制作電機器件,使渣吊恢復使用。
2022年9月,因為除鹽水耗量異常,經檢修技術部門逐一排查,最終發現一次風空預器發生泄漏,檢修部主任樊書棟帶領專工冒著高溫和鍋爐內大量粉塵,在狹小空間輪班奮戰36小時,及時完成搶修任務。
長周期運行代表著設備的穩定,而穩定的背后是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提升技能、優化操作的辛勤努力,大城節能人就是這樣,將自身的追求融入祖國綠水青山的事業之中,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家國情懷。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中國節能戰略決策部署的重要時期,大城節能人將一如既往,腳踏實地,開拓創新,為祖國為中國節能的發展迎接新的挑戰。
作者系:中國環保雄安大區總經理劉雙月、中國節能黨群工作部群工處負責人董艷麗、大城公司綜合管理部主任助理 楊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