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7月25日電(記者王嘉軒 陳青冰 張雨陽)走進重慶團結村站,目光所及,一派熱鬧景象——卡車有序通行,集裝箱堆積如山,龍門吊起落不?!?/p>
2011年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首次全程運行,在此始發。如今,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
7月24日,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王嘉軒 攝
“以前從團結村站發出的列車最遠行至廣州,從沒想過有一天我們會開到歐洲去。”12年前下達首發班列發車指令的時任重慶團結村站站長張信回憶起當年心生感慨,當時的團結村站只是一個被農田圍繞的四等小站,員工不過20余人,貨運集裝箱業務也只做了一年多;如今,這里共有員工及裝卸工600余人,已發展成為國際化的一等大站。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我國西部地區和沿線國家的聯系愈發緊密。團結村站從最初每月發一班中歐班列,到后來每周發一班,再到如今每天發送五六班;從2011年僅發送17列,到去年全年累計發送中歐班列2242列……這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中歐班列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超過7.3萬列、690萬標箱,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6個城市。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8641列、發送貨物93.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6%、30%。
不只是中歐班列,“渝黔桂新”鐵海聯運常態化運行班列于2017年9月在重慶團結村站實現首發,正式拉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序幕,有效拉近了我國西部內陸與世界的距離。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云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推動破解中國西部地區國際物流難題,助推西部地區開放發展。
自中老班列開通以來,老撾優質大米和木炭等產品乘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鐵路班列(萬象—重慶),源源不斷地從老撾萬象南站定期發運至重慶團結村站。
圖為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受訪者供圖)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介紹,西部陸海新通道使重慶運輸貨物到東盟等國家的時間,從2017年運營前的平均32天縮短到如今的18天左右,綜合物流成本下降約50%,使企業享受到“量大從優”的價格紅利。
西部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蓋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成為我國西部地區聯通全球的快捷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7.8萬標箱、同比增長36%,貨值1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
在感受中外經貿往來不斷加強的同時,重慶團結村站還見證了國際郵件疏運新通道的構建。2020年4月,全國首列國際郵包專列在此始發。
“傳統國際郵路主要是海運和空運,海運耗時過長,空運運量小、成本高,中歐班列運輸時間比海運節約20多天,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敝袊]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國際速遞分公司總經理龍彥介紹,如今,每天約有1萬件國際郵件搭乘中歐班列發往歐洲,涵蓋服裝、玩具、電子產品等上萬種跨境電商貨物。
“未來,我們將持續優化升級線路圖,有效連接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大通道,緊密連接‘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地區開發開放作出積極貢獻。”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主管工程師卓碧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