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5日拍攝的第六屆敦煌文博會會場外景。新華社記者 張智敏 攝
新華社蘭州9月6日電 題:融匯東西 利達各方:絲路古道煥新機
新華社記者馬欣然、張文靜、程楠
在古代絲綢之路重鎮敦煌,秋日晨曦灑向莫高窟九層樓。彩繪窟檐、簡牘文書,印證著這里千年來一直是多元文明交融薈萃之地。
如今,大漠駝隊背負的已非銀盤金幣、絲綢瓷器,“鋼鐵駝隊”和“空中絲路”正續寫著古老亞歐大陸的生機活力。
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10年后,以“溝通世界: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為主題的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6日舉辦,絲路古道再迎八方來賓,融匯東西,充滿活力。
開放“新通道”
甘肅首條連接中亞的“蘭州-阿拉木圖”國際貨運航線日前開通,從事物流行業8年的陳明遠很高興趕上了“一帶一路”新機遇。這條新航線讓他的口岸物流公司將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作為商品集散地,更加從容地拓展收貨范圍。
1000多公里外的中國東部城市連云港,一列裝有約2200噸烏茲別克斯坦鉀肥的中歐班列,近期在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搭乘海運班輪抵達東南亞。通過“零等待”“零污染”“零貨損”的轉關監管模式,中亞國家連上了從太平洋揚帆起航的出海口。
近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和地區持續推進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為暢通全球物流提供了成本更低、運行更穩的新選項。
在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更多商機孵化孕育。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增長到2.07萬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
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長0.7%至2.9%。
這是9月4日拍攝的敦煌文化主題展。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
綠色“新機遇”
烏茲別克斯坦青年李浩宇今年5月把貿易公司建在了西安——古絲綢之路起點,也是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明確的樞紐節點和集結中心。
“數字化方案、新能源汽車等中國商品在海外非常受歡迎,成為公司的重點出口商品。”李浩宇說,中亞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因“綠色”越來越緊密,很多朋友都想和中國做生意。
在絲路古城喀什,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給當地帶來了新的外貿增長點,與世界共享中國電子商務大市場。
中順電子商務(新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琪和員工連日來忙著裝貨出關,這批正在裝車的貨物主要以民用光伏板為主,即將發往吉爾吉斯斯坦,再轉運至阿塞拜疆。“2021年,公司外貿交易額有9000多萬元,今年的目標是完成5億元。”張琪信心滿滿。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了《關于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并與28個國家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通過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已為12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培訓3000人次綠色人才。
“中國穩步拓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領域合作,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為全球經貿合作孕育新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研究所所長祁欣說。
這是9月4日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拍攝的文創產品和文旅裝備展銷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文旅“新活力”
“一帶一路”沿線有80%的世界文化遺產,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44億人口。這是一組令人激動的數字。
文旅融合發展是“一帶一路”框架下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即將于6日開幕的第六屆敦煌文博會吸引了海內外約150家知名企業參加,預計簽約資金130多億元,涵蓋文旅康養、文旅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演藝、景區提升等多個方面。
柬埔寨、埃及等國近期推出了中國游客快捷入境新舉措;“力爭實現到2030年吸引400萬中國游客”被列入沙特阿拉伯旅游局的階段目標;馬來西亞所有機場近期配備了提供中文服務的工作人員,“希望為中國游客入境提供便利”。
國內旅行社也開啟了“雙向奔赴”。“今年以來,我們推出了串聯阿聯酋、埃及、伊朗等中東、東非方向的新線路,以及東南亞方向的海島環游。”途牛出境長線業務負責人李朋介紹,目前“一帶一路”沿線產品訂購量已超過2019年同期。
西安天馬國際旅行社近3個月來新增了6條中亞旅游線路。旅行社負責人王安仁說:“明顯感受到,中國游客對中亞的關注度和興趣持續提升。”
截至2022年,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的142個國家簽署了文旅領域的協定或備忘錄,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圖書館、美術館等聯盟。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持續深化文旅國際合作,必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廣闊前景將助推紅利惠及更多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
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年均分別增長8.6%和5.8%,與沿線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可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一帶一路’倡議是過去10年來最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之一,這顯然是一條促進人類共同發展、實現各國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馬凱碩說。(參與記者:王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