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當地時間9月11日—13日,第四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將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舉行。面對“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機遇和挑戰,十年來,中國稅務部門攜手各國稅務部門,在共建“一帶一路”的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搭建起一個務實管用的合作平臺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
“加強全球稅收合作,打擊國際逃避稅,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提高稅收征管能力”。2014年11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我國鄭重倡議。
這是中國的誓言,更是中國的行動,為中國稅務部門做好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及國際稅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5月,中國首次承辦全球性稅務大會——第十屆稅收征管論壇(FTA)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稅務局長發出共同的呼聲:“全球化時代,深化稅收合作是增強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
2017年,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推進貿易暢通”平行主題會議上提出加強“一帶一路”稅收合作的三點倡議,并同參會的各國稅務局局長就探索構建“一帶一路”稅收合作長效機制達成初步共識。
2018年5月,中國國家稅務總局與哈薩克斯坦國家收入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機構,成功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辦首個以“一帶一路”稅收合作為主題的國際會議,并發布《阿斯塔納“一帶一路”稅收合作倡議》,為推進“一帶一路”稅收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2019年4月,伴隨第一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在中國浙江召開,“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正式建立。合作機制實行實體化運作,在中國北京常設秘書處,為日常執行機構,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牽頭承擔秘書處的具體工作。
多年來,阿爾及利亞稅務局局長阿梅爾·阿卜德拉提弗見證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的發展歷程。這位局長認為,“在‘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框架下,各方在經濟合作、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等方面交流經驗和做法,推動了各國發展,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果?!?/p>
細細翻閱合作機制發展檔案,“令人贊嘆的成果”有了更加具體的呈現。
2020年上半年,全球深陷疫情泥淖之時,“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危中尋機。時任理事會主席國的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組織召開主題為“同心抗疫,共克時艱”和“新挑戰新機遇新發展——全球疫情背景下的稅收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高級別線上會議,各方圍繞抗疫情促發展和國際稅收議題展開討論、凝聚共識,發布包括《“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信息化線上高級別會議聯合聲明》在內的15項成果,注入共謀發展強心劑。
同期,“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加速打造經驗分享及宣傳陣地,上線官方網站(www.britacom.org),開展“一帶一路”國家稅務部門應對疫情的政策梳理和效應分析,累計發布抗擊疫情特刊20余期、收錄36個理事會成員應對疫情相關政策、疫情期間的稅收政策研究等,為各方提振信心、共渡難關提供有力支持。
烏拉圭稅務局局長瑪格麗特·法拉爾表示,“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團結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稅務部門,以高度的合作和協作意識,實現了共享共贏。
截至2023年8月,“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官方網站訪客遍布171個國家(地區),影響力持續擴大。
為共同提升稅收征管能力水平,在“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框架下,成立“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盟,負責開展稅收培訓、研究等能力建設。截至2023年9月,已相繼推動成立中國揚州、中國北京、中國澳門、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沙特阿拉伯利雅得5所“一帶一路”稅務學院,構建起輻射英語、漢語、葡萄牙語、俄語、阿拉伯語地區的多語種培訓機構網絡,并通過“自辦、合辦、協辦”等培訓模式,組織60余期培訓,共有來自120多個國家(地區)的3500余名財稅官員參加。
“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盟還契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稅收征管能力建設需求,緊跟國際稅改前沿,形成以“稅收制度、稅收征管及數字化、稅收營商環境及納稅服務、稅收合作”4個主題為主體框架的培訓課程體系,于2023年2月向全球公開發布設置8個專題、27個子專題、65門課程的培訓課程體系1.0版。
匈牙利國家稅務與海關總署計劃分析司副司長巴拉茲·克爾特斯表示,“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盟開發的培訓課程,恰如其分地補充完善了匈牙利國家稅務與海關總署的培訓體系。他說:“2022年,我署共有180多名員工參與了九期聯盟在線培訓課程,拓展了稅收爭議解決、數字化、增值稅改革、納稅服務、風險管理和大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持續提高了稅收專業知識水平。”
據“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秘書長、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介紹,在共商共建共享的氛圍之下,“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合作機制理事會成員已達36個,觀察員達30個。
“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已舉辦三屆,2019年在中國舉辦的第一屆論壇,拉開了多邊合作的共建藍圖;2021年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的第二屆論壇,推動了各方合作進一步深化;2022年在阿爾及利亞舉辦的第三屆論壇,達成了涵蓋六個方面涉及多項內容的重要成果;即將在格魯吉亞舉辦的第四屆論壇,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歷屆論壇的舉辦和系列高級別會議的召開,有力推動了各國稅務部門加深交流互鑒,不斷完善透明、高效、穩定、可預期的稅收合作機制。
2022年,國際稅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雜志《國際稅收評論》,將“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評為2021—2022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合作機制。
格魯吉亞稅務局分析中心副主任阿爾塞納·特夫多拉什維利認為,以稅收上的平等磋商促進“一帶一路”經貿交往中的公平競爭,以稅收上的確定性增進“一帶一路”經貿交往中的投資者信心,“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越走越寬廣。
形成一套全面系統的服務制度
十周年之際,談及“一帶一路”倡議,澳門特別行政區財政局局長、“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盟主席容光亮用了這樣一組詞語:“已結出了累累碩果”。2013年到2022年,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翻了一番;我國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
今年5月,一列中歐班列搭載著四川南充首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烘干設備,從南充鳴笛駛出,一路向前發往白俄羅斯。
十年前,公司總經理沈剛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公司的產品會與白俄羅斯等全球33個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還吸引了韓國、伊朗、斯里蘭卡等國商家的關注。
十年來,在“走出去”、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合作過程中,沈剛收獲著市場不斷擴大的喜悅,也見證著我國稅務部門服務的不斷優化。“以出口退稅為例,從最初提交一堆紙質資料,到現在全程無紙化申報、網上實時查看受理進度,出口退稅的便利化、快速化,讓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鄙騽傉f。
和四川南充首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一樣,總部設在廣東省的我國一家大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也受益于不斷完善的稅收服務。
2022年6月,這家企業在東南亞某國首都設立的銀行賬戶被當地稅務部門凍結,要求其就在當地取得的收入繳納利潤匯回稅和執行以往年度稅務罰單,并提醒如未執行將采取進一步的強制措施。為難之際,這家企業向廣東稅務部門尋求幫助。
“很快,省、市、區稅務部門就與我們進行了多次交流,稅務總局也快速啟動了稅收協定相互協商程序,促成該國稅務部門加強對我公司的了解,逐步解決了相關問題。”這家企業財務部負責人介紹說,更令她意外的是,稅務部門并沒有止步于僅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又聯合第三方專業涉稅機構開展了國際相關領域境外涉稅爭議專題調研,為該企業在這個國家開展業務提出了境外涉稅風險防控的系統指南。
結合高質量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現實需求,中國稅務系統上下不斷完善舉措、優化制度,以“稅收之治”推進全面對外開放,以“稅收之效”激活經濟發展澎湃動能。
“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統的跨境稅收服務制度?!眹叶悇湛偩謬H稅務司司長蒙玉英表示。
當前,越來越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商品、企業走進中國市場,稅收服務對外開放也面臨著更高要求。就像印度尼西亞稅務局國際稅務司司長梅克爾·薩特里亞·烏塔瑪所言,“稅收在資源配置、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和全球經濟商業紐帶中發揮著日益重要作用?!?/p>
十年間,王軍不止一次強調,稅務部門要準確把握稅收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作用,扎實做好稅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各項工作。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立足本職、主動作為,從“談簽協議維權益、改善服務促發展、加強合作謀共贏”三方面推出10條硬招實招。隨后,國家稅務總局在國際稅務司設立境外稅務處,專司境外稅收服務與管理。從2014年到2023年,中國稅務部門連續十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全面落實落細各項服務舉措,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更好服務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中國稅務部門協調各方逐步搭建起稅務助力共建“一帶一路”的制度機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積極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為實現“一帶一路”美好前景奮力前行。
織牢一張日臻完善的協定網絡
稅收協定,可為企業跨境經營提供國際稅收法律保障,被企業形象地稱為“走出去”的“護身符”。它幫助“走出去”企業消除雙重征稅,降低在東道國的稅負,提供稅收確定性,還可以通過相互協商機制解決稅收爭議,有效降低跨境經營稅收風險。
對此,紅豆集團有著切身感受。作為最早一批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的企業之一,2016年,紅豆集團在海外某國注冊的園區經營企業在當地享受的所得稅減免即將到期。
“我們擔心減免期結束以后,會被中方以及投資所在國雙方重復征稅。同時,作為園區的管理方,我們也要為入駐的中資企業負責,大家普遍希望中方和我們投資所在國能盡早簽署稅收協定。”紅豆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面對企業訴求,中國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牽頭并聯動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稅收協定談簽工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雙邊稅收協定成功簽署,并于2018年4月正式生效,為所有中資駐該國企業解決了“后顧之憂”。截至2022年7月底,紅豆集團經營的該國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170家,是十年前入園企業的8.5倍;就業人員達30000人,是十年前的4.3倍。
塞爾維亞稅務局國際合作與信息交換司司長米爾卡·盧卡奇說:“在如今這個時代,稅收挑戰跨越了單一國家邊界。”新加坡稅務局局長伍偉聰說:“在日新月異的國際稅收規則下,稅收確定性對企業和各國政府的意義將愈發重大,這些也是許多國家的共識?!?/p>
為了更好地應對挑戰、提高稅收確定性,“一帶一路”倡議發起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稅收協定談簽和修訂力度。目前,我國的稅收協定網絡已覆蓋全球112個國家(地區),基本涵蓋我國對外投資主要目的地及大部分“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龐大的稅收協定網絡為消除國際重復征稅和解決跨境涉稅爭議提供了強有力的稅收法律保障。
與此同時,各級稅務部門逐步加大對稅收協定的宣傳力度、執行力度,讓更多“走出去”“引進來”企業了解稅收協定、運用稅收協定,并從中受益。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我國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協定項下的相互協商機制,累計為納稅人消除國際重復征稅超300億元。
打造一批專業特色的服務產品
打開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官方網站,首頁醒目位置處就可以看到稅收服務“一帶一路”專題頁面。點擊進去,全部稅收條約、國別(地區)投資稅收指南、“走出去”稅收指引……涉及“一帶一路”的各類稅收服務產品清清楚楚。
撥通12366中國國際稅收服務熱線,中英文雙語服務,“能問、能查、能看、能聽、能約、能辦”,跨國稅收政策咨詢服務,專業又貼心、智能又迅捷。
十年間,國家稅務總局層面推出服務“一帶一路”服務產品的同時,各地稅務部門也結合本地“走出去”企業實際,推出眾多特色服務產品。
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在呼和浩特市、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建立了俄羅斯、蒙古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多個稅收信息研究室,每季度發布《俄蒙捷斯國別稅訊》,及時精準推送給中方在境外投資項目,幫助“走出去”企業及時了解境外稅收收入統計、稅收政策變動、稅收信息簡訊、雙邊經貿往來、經濟社會動態、境外投資指南等情況。
青島市稅務局面向日本、韓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10個國家,使用漢、日、韓、英、俄5種語言文字編印了稅收服務“一帶一路”系列手冊。同時,深化全流程網上“非接觸式”辦理方式,集成整合稅收優惠、稅收協定、備案、身份證明、相互磋商等各類國際稅收業務事項,實現國際稅收業務事項“一站式”“場景式”辦理。
江蘇稅務部門聚焦全省146家境外上市企業、73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7個境外合作園區、本地重點投資國家(地區),建立“普惠+定向”的“走出去”分類服務模式。用好定點聯系掛鉤機制,開展跨境稅收風險分析,探索運用預約定價等手段,提高稅收確定性。
……
十年來,中國稅務部門相繼出臺多項穩外資穩外貿稅費優惠政策。今年4月,“非居民跨境辦稅”場景在全國各地電子稅務局同步上線,全球非居民企業可以線上辦理申報繳稅等涉稅事項,實現“一地注冊賦碼,全國互認通行”。前不久,帝斯曼(中國)有限公司剛通過上海市電子稅務局成功辦理企業股權轉讓,完成企業所得稅申報。公司稅務經理施曉潔表示:“跨境辦稅流程大大簡化?!?/p>
除了上述場景外,非居民企業非復雜事項即時辦結,企業1天就能取得《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對外付匯業務辦理時長從2、3天縮短至8分鐘……這些都表明,我國跨境涉稅業務辦理持續提速。
這些稅收實踐經驗,被企業切身感受著,也被中國稅務部門真誠地向國際社會分享著,為越來越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升稅收治理能力提供參考。美洲稅收管理組織執行秘書馬爾西奧·F.威爾第說:“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稅務部門著力與世界各地的稅務機構共謀合作與進步?!?/p>
十年耕耘結碩果,賡續前行譜新篇。站在新的起點,中國稅務部門將繼續克難致遠,以更大作為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與合作各方共同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讓這幅合作共贏、攜手共進的和美畫卷呈現更加絢麗的圖景。(記者汪子旭 )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