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京開幕。這是11月28日拍攝的會場外景。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外商看好中國機遇 深化國際合作促全球供應鏈穩定
新華社記者羅鑫 肖逸晨
“最近,我們和中國的合作伙伴簽署了一份大規模綠色甲醇采購協議,可以滿足我們甲醇動力船舶約一半的訂單。”正在北京參加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的馬士基集團北亞區首席代表彥辭,在中國找到了航運業綠色轉型的機遇。
11月28日至12月2日,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窗口和平臺,展現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信心。
首屆鏈博會展覽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設置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5大產業鏈和供應鏈服務展區。國際企業參展首屆鏈博會十分踴躍,來自美國、歐洲的企業占外方參展商總數的36%。
11月29日在鏈博會文創小店拍攝的“鏈氪”文創產品。“鏈氪”是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的吉祥物。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面對當下全球供應鏈格局進入深度調整的新階段,中國正牢牢把握綠色轉型發展模式,而馬士基集團等知名跨國企業也希望通過此次鏈博會緊抓新能源、智能網聯等轉型機遇,攜手中國和全球的合作伙伴,為全球綠色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鏈博會清潔能源鏈展區,美國企業霍尼韋爾展示的能源領域技術及解決方案,吸引來往客商。
“公司所關注的自動化、未來航空和能源轉型三大發展趨勢,與中國本土市場和中國客戶的需求高度一致。公司致力于攜手中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和推廣,助力相關行業實現低碳轉型。”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余鋒說。
12月1日,鏈博會智能汽車鏈展區迎來眾多參觀者。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智能座艙、智能底盤、智能駕駛……在鏈博會智能汽車鏈展區,博世中國的供應鏈展示格外搶眼。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以及智能駕駛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們積極布局中國,今年陸續在中國建立工廠生產氫動力產品,新增投資生產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相關產品。”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說,“我相信中國汽車市場的持續發展,將會給上下游供應鏈伙伴提供更多優質的發展機會。”
特斯拉公司制造副總裁宋鋼說,在中國供應鏈的強力支持下,特斯拉在中國跑出了“加速度”。“特斯拉將繼續深耕中國,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構建高效率、高品質的供應鏈,進一步賦能供應鏈伙伴,共同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汽車出口392.2萬輛,同比增長59.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99.5萬輛,同比增長99.1%。
11月30日在鏈博會智能汽車鏈展區拍攝的特斯拉展位。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全面推進,中國大眾的健康生活意識不斷提高,對健康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需求也愈發旺盛,呈現出精細化、多樣化、全周期的趨勢。
“自1993年進入中國后,我們就立足中國、鏈接世界,建立起效益最大化的供應鏈體系。”國際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亞太區及日本生產運營高級副總裁溥思同說,“如今,中國已成為阿斯利康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進行合作,共創未來。”
此次鏈博會上,國藥集團和GE醫療聯合發布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研發制造品牌。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說,隨著GE醫療在華業務版圖不斷擴大,企業有更多信心在中國更持續地投入。
“未來,GE醫療將會用持續的投入和創新發展,打造更加具有韌性、更加安全的高端醫療器械供應鏈,把更多的產線和先進制造技術落地在中國,服務中國廣闊的醫療大健康市場。”張軼昊說。
鏈博會上發布的《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指出,中國為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提供了四大機遇,即規模超大成長性好的市場機遇、產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合作機遇、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機遇、各類要素加速聚集的創新機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莊芮說,中國供應鏈的韌性和優勢表現為中國產業基礎堅實有力、工業產業鏈配套完整,并具有與產業鏈供應鏈配套的市場優勢。外商踴躍參展,中國能夠為其提供產業鏈嵌入的機遇,達到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