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7日,由國家廣電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線上舉辦。4月17日,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正式揭曉。本屆共有3670部作品角逐金紅棉,12個項目共17部優秀作品脫穎而出。
讓世界看到中國成就
以紀錄片為載體,可以更好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1950他們正年輕》《我們正年輕》《敢教日月換新天》《跑好最后一公里》《風華正茂百年青》《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6部紀錄片獲評本屆紀錄片節“組委會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中國紀錄片創作者關心祖國大地上的真實故事,關注身邊可親可敬的中國人民,以影像傳達著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情感。
本屆紀錄片節入圍終評的46部紀錄片中,有27部中國題材紀錄片。最終《落地生根》《一路象北》《一級響應》分別獲評“中國故事優秀紀錄長片”“中國故事優秀紀錄短片”以及“中國故事優秀系列紀錄片”。“優秀國際傳播中國紀錄片”則花落英國著名導演柯文思新作《柴米油鹽之上》。柯文思說:“8年,讓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中國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成就,也是世界脫貧史上的偉大奇跡。我很欣慰能夠用這個系列來紀念中國的成就,并且讓世界看到這樣的成就。”
聯結灣區人民的文化認同
據統計,粵港澳大灣區此次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及中山7個城市共111部作品報名參評。《陪你在全世界長大》獲評“優秀首作紀錄片”。灣區創作題材豐富、內容扎實,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特色活動“廣東故事”紀錄短片孵化項目,向全球紀錄片人征集具有溫度和生命力的紀錄短片拍攝方案,并在本屆節展上邀請全球嘉賓記錄南粵大地上可親可敬的人民、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賡續傳承的事業,呈現立體的廣州和立體的嶺南文化。在“讀懂廣州——‘影像廣府’紀錄片系列展映及交流活動”中,廣州本土機構報送作品36部,涌現出一批口碑佳作。本屆紀錄片節金紅棉終評評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紀錄片制作人張同道認為,這正是開放的中國的一個象征。“紀錄片正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的共同語言,關注現實生活,聯結灣區人民的文化認同,向世界彰顯著本地區特色。”他說。
關注人類共同命運
國際方面,本屆紀錄片節征集到來自全球125個國家與地區的3670部紀錄片參評參展,其中國外影片占比高達82.3%,競爭十分激烈。
丹麥紀錄片《重逢》獲評“優秀紀錄長片”,該片也是國際紀錄片協會獎最佳長片提名作品。荷蘭紀錄片《潮汐之寂》榮獲“優秀導演紀錄片”。第94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提名作品《以火書寫》獲評“評委會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中國香港、法國和荷蘭合拍的紀錄片《無去來處》獲評“優秀中外聯合制作紀錄片”。
本屆紀錄片節金紅棉終評評審團主席、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陳宏表示,本屆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優勝作品充分體現出全球紀錄片人在重大事件中從不缺席,關注社會現實境況,關注人類共同命運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