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滴滴正式官宣將從美股退市。僅僅上市327天,這家頭部數字出行企業便落得如此收場,不免令人唏噓。
而就在滴滴宣布退市的前幾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上強調,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以開放促競爭,以競爭促創新。
企業動向與政策導向相悖,這是為何?
繞不開的數據安全
在以現代化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的當下,數字經濟已進入發展爆發期,并催生出一大批數字出行、貨運企業。隨著平臺業務的迅速崛起,整個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刻。滴滴、滿幫赴美上市,多家貨運平臺企業紛紛曝出IPO動向。與此同時,包括順豐、京東、百世、韻達、德邦等快遞企業也已跨入網絡貨運領域。
然而,被瘋狂追捧的數字出行、貨運平臺,近期卻被沖上了風口浪尖,不僅面臨退市危機,還頻遭相關部門審查、約談,究其原因自然離不開數據安全。
眾所周知,數據安全是出行、貨運平臺企業發展進階的基石,更是生死紅線。鑒于該領域涉及交通通行、運輸軌跡、地圖數據、司機信息等敏感內容,加強平臺數據安全監管已經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國對數字平臺企業的監管愈發嚴格。去年,自滴滴事件發生后,為防范國家數據安全風險,國家網信辦對相關數字平臺企業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要求其在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注冊,其中就包括網絡貨運平臺。
如今,在大數據技術的賦能下,網絡貨運平臺助力運輸領域實現互聯互通,并具備了信息發布、線上交易、全程監控、金融支付等功能,這其中包含了司機、貨主大量的數據,一旦運輸信息遭到泄露,極有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公共安全。因此綜合來看,網絡貨運行業現階段面臨較為嚴峻的數據安全問題。
“滴滴事件也給網絡貨運平臺敲響了警鐘,并劃出了不可逾越的紅線。對于企業而言,在強調自身上市需求的同時,還應平衡國家利益與企業發展的關系。”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物流行業專家孔震說道。
“未來,政府加強出行平臺企業的數據安全監管將成為一種常態。屆時,數字出行、貨運企業應主動做好數據合規工作,調整經營、運維和治理理念,甚至要重塑自身業務模式。”物流行業專家趙志強表示,對于計劃上市的網絡貨運平臺而言,應切實做到合法合規發展,守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同時,還應從技術和運營管理上,擔負起網絡安全職責,健全信息通報、監測預警、應急處置、預案管理等工作機制;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確保各級安全防護合規達標;加強網絡安全與信息系統同步建設,提高交通運輸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國家安全不容觸犯
采訪過程中,不少業內專家指出,在網絡貨運平臺扎堆上市的同時,還有一點需要牢記,國家數據安全是一項不可觸碰的硬指標。由于數字貨運平臺涉及交易、資金、票據、保險等各類重要資源,一旦出現問題將是毀滅性的。另外,平臺擁有大量的活躍用戶,在對用戶數據、地緣位置等敏感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方面,也需要十分謹慎,這不僅關系到用戶的信息安全,更關系到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重要性非比尋常。因此,在保證企業發展的同時,兼顧數據隱私安全,這對于所有平臺企業而言是一張非常重要的“保命符”。
資深物流專家趙小敏表示,近兩年,有關數據安全的法律法規密集出臺,如《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服務指南》等,代表著平臺企業數據安全監管將逐步常態化,這就要求各企業在尋求上市及業務創新的同時,還需加強網絡數據安全風險管控,秉承依法合規的理念,堅守住底線,不要抱有任何僥幸心理。
“數字出行、貨運企業的業務幾乎觸及到中國的各個角落,且有數據記錄功能,如果相關數據外漏,等同于把中國全部國土暴露在外人面前,所造成的危害是難以估量的。因此,網絡貨運平臺也應時刻提醒自己,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國家安全為籌碼去換取經濟利益,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趙志強說道。
企業上市與否還需做長遠考慮
市場經濟復雜多變,多重風險與機遇并存。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指出,如今的網絡貨運平臺除數據安全問題外,還面臨諸多挑戰,一是網絡貨運平臺在盈利模式、定價規則等方面,仍處在摸索階段。同時,精細化運營、高效車貨配比的優勢也未凸顯;二是現在整個行業生態并沒有真正形成,整車企業、科技企業、數字平臺都希望能在未來占據主導,如何在競爭與合作中取得平衡,共同推動行業的轉型與變革,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今,數字貨運平臺與其糾結在何時、何地上市,不如針對當下自身的痛點,進行針對性地解決,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孔震表示,隨著監管體系的日趨完善,持續的流量擴張策略愈發難以適應市場環境。因此,對于貨運平臺企業來說,即便上市之后有再多外部資金“輸血”,恐怕也難以實現突圍,只有打磨成熟的運營和盈利模式才是企業的立足之本。
“貨運平臺競相提交上市申請,其意義在于能夠借助上市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在日趨白熱化的貨運市場上掌握主動權。但能否借IPO之勢,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中突圍仍有待觀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在狂熱資本的推動下,同城貨運平臺將重心放在‘引流’和打‘價格戰’上,忽視了對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探索,‘增收不增利’的行業困境已愈發凸顯。因此,探索出一套成熟的運營模式以及從業務層面尋找新的贏利點,已成為貨運平臺企業亟需完成的任務。”趙小敏說道。
中南大學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研究員時蔚然也認為,新的競爭格局之下,網絡貨運平臺提升服務、打磨成熟的運營模式才是重中之重。“上市可以提供資金,但給不了成功。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只有能夠抓住市場痛點,同時具備運營能力、技術能力和品牌優勢的企業,才有望成為這場戰役中的贏家。”他說。
“對于貨運平臺企業而言,上市后意味著融資更加便捷,但同時也要求公司走向正規化,努力實現盈利。”在趙志強看來,上市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如果企業單純因缺乏資金或為了套現而倉促上市,并不會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既沒有好的‘故事’可講,也不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內部管理能力,即便登陸資本市場,也無法規避后續要面臨的諸多風險,未來隨時會有被并購的可能。”趙志強最后強調。
(圖片來自本報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