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2019年高職擴招超額完成了116萬,今年的高職擴招工作進展也比較順利,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據介紹,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準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已經有兩所獨立學院轉設成職業大學。教育部正在研究,下一步將在高水平的高職院校中,選擇一部分專業,經過一定的程序審批后,舉辦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只有專科層次,這是我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誤解,我國教育部門一直希望扭轉這種錯誤認知,但收效不大。將部分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大學”,以及在推進獨立院校轉設成真正獨立辦學的院校時,要求學校辦學堅持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在校名中保留“職業”字樣,這是近年來的新做法。但僅是名之為“職業大學”,并不能確保這些本科院校就堅持職業教育辦學定位,辦出有特色的職業教育。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教育管理與評價體系,切實消除對職業教育的歧視,同時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以此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質量和吸引力。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做出部署,推進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轉型進行職業教育。也就是說,教育部當時就明確告訴高校辦學者和社會,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應進行職業教育。可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并沒有響應教育部門的部署。舉辦本科院校的地方政府,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上層次”、追求“高大上”,申報碩士點、博士點,辦成綜合性大學。而社會輿論也把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進行職業教育,認為是“降格”,在很多人看來,職業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一個層次的教育。
實際上,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進行職業教育,還不是轉型,而是回歸。因為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本來就應該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培養學生成為高技能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不以就業為導向辦學,不安于職業教育定位,導致我國整體高等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脫節。由于“上不上,下不下”,我國地方院校的畢業生,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最難的群體。
那么,當前通過把部分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以及推進獨立院校轉設,建設“職業大學”,能讓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深入人心,得到認可嗎?
把“職業”字眼與大學“綁定”,主要是要求高校不能偏離職業教育定位,但要讓“職業大學”得到認可,最為重要的是把職業教育建設為類型教育。職業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平等的類型教育,而不是低于普通教育的層次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既有專科層次,也有本科層次,還有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層次,如專業碩士、工程博士,就屬于職業教育。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經過5—10年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這指明了發展職業教育的方向。但要向“類型教育”轉變,就必須給予職業教育平等的地位,不能在教育管理和評價中,讓職業教育低人一等,如中職低于普高,高職低于普通院校。當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用普高率評價初中辦學,用本科率、重點率評價高中辦學,就背離把職業教育建成與普通教育平等的類型教育的正確導向,是必須扭轉的。
(作者是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