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求“辦好職業教育活動周”,宣傳展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事跡和形象,培育和傳承好工匠精神,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落實好《方案》關于辦好職業教育活動周的要求,科學認識活動周對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發揮好活動周的服務功能,有賴于社會各界深化認識、創新實踐、協同推進。
深刻認識活動周對樹立職業教育形象、引導社會認同的重要價值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很多人仍對職業教育存有偏見。如何樹立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形象,讓社會各界認可職業教育,讓人民群眾認同職業教育,是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一項緊迫任務。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設立“職業教育活動周”,2015年國務院批準每年5月第二周為“職業教育活動周”。近幾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連續4年舉辦了職業教育活動周,并積極推動活動周制度化與長效化。各地各有關單位也因地制宜舉辦了系列宣傳展示、職業體驗、交流互動等活動,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創新的觀念,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提高了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職業教育活動周正逐步成為全社會了解職業教育發展、體驗職業教育活力、共享職業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
積極發揮活動周對服務國家戰略、展示職業教育成就的詮釋功能
當前,產業轉型升級、制造強國建設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預計未來10年內,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我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將繼續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著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建設人才強國任重道遠。
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快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戰略部署,落實《方案》,培養一大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大國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推動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社會環境正成為歷史的選擇。
職業教育活動周將承擔新的重要使命,要大力宣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宣傳黨和國家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政策措施,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尚,宣傳職業教育對支撐產業升級、打造制造業強國、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戰略的重要貢獻,展示職業教育制度標準體系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活動周要高效完成上述使命,必須始終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組織機制,始終創新服務方式。
創新機制,協同合作做好新時代活動周的宣傳活動
舉辦活動周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多個部門、社會各行業與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有關舉辦方要協同配合,群策群力,多方位提高活動周系列活動參與度和吸引力,不斷提升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各地各單位舉辦活動周要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與職業教育的發展特點,因地制宜制訂活動周方案,每年動態確立特色鮮明的活動主題,注重可操作性,注重活動效果。
在具體活動組織上,要充分挖掘本地優秀職業院校畢業生、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資源,組織好“大國工匠進校園”“勞模進校園”“優秀職校生校園分享”等系列活動,認真做好“四開放”“三貼近”“兩走進”,確保活動周期間“天天有活動、處處有看點、人人有收獲”。
在宣傳方式上,要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讓人民群眾了解和認識職業教育。各地各有關單位可以積極主動創新宣傳活動方式,除了利用好傳統媒體渠道,還要積極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努力打造特色鮮明、有持久傳播力的職業教育宣傳平臺和宣傳品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劉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