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畢業生就業信息渠道,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地落實?為此,今年兩會期間,團中央委托共青團、青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了兩份相關提案,為青年就業發聲。
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預計將達到909萬人,比2020年增加35萬人。受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
如何打通畢業生就業信息渠道,
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地落實?
為此,今年兩會期間,團中央委托共青團、青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了兩份相關提案,為青年就業發聲。
就業難,到底難在哪?
結構性就業難問題突出
以江蘇省為例,2020年面向高校畢業生提供了近100萬個就業崗位,但全省近60萬高校畢業生中,仍然有一部分學生面臨“就業難”問題。
2020年,根據十三屆全國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年度調研安排,圍繞“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實施情況”,由全國政協常委、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帶隊,赴江蘇省南京市、徐州市開展專題調研。
在此基礎上,團中央委托共青團、青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提交《關于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地實效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一》”)》。
《提案一》指出,高校畢業生面臨三大就業難題:
1、崗位供求關系緊張。
2、存在“招工難”和“就業難”并行的結構性矛盾。
3、創新創業、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和新興職業不斷增加,但社會保障、合法權益維護等的發展相對滯后。
張麗賓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研究室主任
由于國家高質量經濟發展創造的高質量就業崗位比較有限,高校畢業生人力資本投資普遍越來越高,造成總體高校畢業生預期和實際供需之間匹配度不高。
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也不匹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人才需求較高,但培養速度趕不上人才需求速度。一些質量不高的崗位,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去,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慢就業,考研、考公務員,一次不“上岸”,就“二戰”。
張麗賓表示,結構性就業難還表現在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發展不平衡。偏遠地區、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家庭對于人力資本的貢獻不太高,這些畢業生對勞動力市場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自我認知不足,對就業產生很大影響。
張良馴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校期間學習成績對學生就業有重大影響,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用人單位招聘筆試、面試中不具有優勢。除此之外,高校期間社會活動、所學專業等對學生就業也有影響。
就業難,學校該怎么辦?
加強就業政策落地實效是關鍵
結合前期調研和意見征集,《提案一》就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增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就業服務,提高就業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改善就業環境,完善權益保障等政策建議。
常年跟蹤就業政策評估研究,張麗賓發現很多人對就業政策了解不夠,了解政策的人對政策的知曉程度也不一樣,享受政策的就更少了。“但凡是享受了政策的人,對于政策評價都比較高。”
“有很多好的政策已經實施了好幾年,但了解程度依然不高。”張麗賓認為,加大相關政策的宣傳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讓政策深入人心?她建議,下一步政策制定中要讓服務對象參與進來,讓高校學生更多發聲。
對此,張良馴也表示,政府、高校和社會都要進一步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宣傳工作,讓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都知曉就業政策。
兩年前,處在畢業擇業檔口的劉浪參加了江蘇省名校優生選調到團無錫市委工作。雖然開始也遇到一些大家普遍遇到的情況,但是通過不懈努力,他還是獲得了多個就業機會。
劉浪選擇做選調生正是因為在學校團委和就業中心積極引導下,他對這一政策逐漸有了更多了解。“選調生招錄打破了公務員報考專業要求的壁壘,給了非公考熱門專業學生更多進入黨政部門工作的機會。”
選調生、“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一直是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點陣地。《提案一》建議,擴大選拔錄用招聘范圍,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就業。
此外,針對創業青年,《提案一》建議出臺有利于青年創業的貸款政策,引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高校畢業生充分利用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實現就業。《提案一》還建議,加大政策傾斜,擴大大學生應征入伍規模,提高應屆畢業生征兵比例。
《提案一》還關注到銷號后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清零后的零就業家庭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建議加大政策服務和精準幫扶傾斜力度。
就業難,相關平臺該怎么辦?
亟需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
202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82.1%的求職者通過專門招聘網站、APP或信息咨詢平臺獲取就業資訊。
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就業”有效緩解了國家就業壓力,為促進復工復產、快速恢復國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疫情防控新常態下,江蘇省通過“團團微就業·青春留蘇”等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平臺開展就業“云服務”。
與此同時,“互聯網+就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網絡招聘平臺數量繁多,各類網絡平臺質量良莠不齊。一些一時難以辨別的虛假崗位信息、詐騙行為也給求職者人身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目前,盡管覆蓋全國和地方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已經初步建立,但還存在崗位數量有限、平臺功能單一、社會影響力不強等問題。
對此,張良馴提出,要對現有各類就業信息平臺統一管理,加強對用人單位基本情況和招聘崗位信息真實性的審核,對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數據進行分析,幫助高校畢業生了解區域內各行業各單位的用招聘情況,通過比對尋求合適的就業信息。
對此,團中央委托共青團、青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關于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二》”),建議加快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以更好服務開展就業工作。
《提案二》建議,要豐富平臺核心功能。完善就業崗位信息發布功能;加強對企事業單位資質、崗位信息真實性的審核;集成更多就業服務功能;建立服務反饋機制,不斷提高平臺的運營質量。
在推動平臺標準化建設方面,《提案二》建議建設完善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信息網絡,推動各網絡節點的標準化建設,實現接口兼容、數據共享,以形成信息化的整體效益。堅持平臺公益屬性,優化平臺互動設計,為特殊困難求職者提供針對性人性化服務。
《提案二》還認為,要加強平臺數據分析,用好就業服務信息平臺的海量求職就業信息,加強大數據分析,及時全面掌握全國和地方的就業動態。建立就業失業動態監測機制,適時提供預警,為職能部門制定就業政策、及時處置風險提供決策參考。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