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日前,中國建筑學會全面發起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專項技能培訓及考試。培育新時代大國工匠、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培育聚勢賦能。
2020年7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革、科技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 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
《指導意見》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初步建立;到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按照住建部提出的戰略規劃,這個過程大概持續15年時間,國家發展戰略的時間節點非常緊迫,形成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各地要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關政策措施,明確目標任務,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單位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和示范應用工程,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隊伍。加強后備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為智能建造發展提供人才后備保障。
當前,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進步,智能軟件工具與硬件設備的迅速發展,很多行業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建設工程的科技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我國無論是智能建造技術推廣還是企業融合發展都面臨技術人才短缺、培訓標準不齊備的問題。據了解,中國建筑學會科技培訓中心推出的智能建造師培訓及人才考評,契合相關技術人員的實際需求,充分響應國家號召,切合社會發展需要,以智能建造技術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路徑與成長路徑及社會對智能建造技術職業活動質量為核心內容,從各個層面提出了技能培訓的要點,明確了對專業人員的技能要求,將智能建造技術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并對相應級別的培訓做出了要求,充分考慮了行業發展的現狀,有極強的針對性,符合行業技能培訓需求和國家人才需求。
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兼工程管理研究分會理事長丁烈云院士認為,智能技術與傳統建造深度融合將催生新的建造模式——智能建造,推動建筑行業帶來一系列深刻變革,具體表現為產品形態數字化、建造方式工業化、經營理念服務化、市場形態平臺化,以及行業治理現代化。智能建造是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智能建造具體目標有三個,一是以用戶為本,提供智能化的服務,使用戶的生活環境更美好、工作環境更高效;二是提升建筑對環境的適應性,實現節能減排、再生循環;三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智能建造目標是提高建筑產品的功能和品質,綠色和健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標。智能建造目的是交付綠色工程產品,綠色建造的實現過程則需要智能化建造技術的支撐。因此,二者從本質上是一致的,實現方式則是殊途同歸。未來的建筑產品可能成為智慧空間,像手機終端一樣,有著強大的功能,能夠為用戶提供各種智能化的服務,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建筑產品不再僅僅提供單純的物理空間,還將融合各種智能技術,打造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智慧空間,比如“智能建筑”、“健康家居”。建筑產品將更加智能、主動地為用戶服務,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中國建筑學會科技培訓中心的智能建造課程,以輸出高端前沿技術為核心,著力引進一批既精通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又熟悉建造技術的高層次人才。經過培訓,通過考核的學員將成為合格的“智能建造工程師”——既具有土木工程師具有的技術能力,又具有智能新土木人才的復合知識結構,就業前景廣闊,就業范圍廣闊。既可以選擇房地產、勘察設計、施工、房地產、監理公司等傳統建筑工程行業,也可以服務新房地、咨詢、建筑機器人研發和綠色建筑等建筑業新技術單位。相信,在未來的傳統建筑行業以及新型BIM建模技術、裝配式建筑、全過程工程咨詢、工程總承包等工程建設行業和模式中,智能建造師將會成為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