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一人 不落一期
湘鄉市“雨露計劃”資助8840人次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實習生 王俊龍
“陳師傅,你家的雙胞胎兒子目前在哪里打暑假工?今年下學期快要開學了,得提前回家做好入學準備。”8月18日,湘鄉市潭市鎮鄉村振興辦負責人來到潭臺村脫貧戶陳友中家里走訪,了解其生產生活情況,以及享受“雨露計劃”資助的兩個兒子的近況。
陳友中是肢體殘疾人,雙胞胎兒子2019年秋季進入湘潭技師學院學習,每人每期享受政府“雨露計劃”資金補助1500元。他說,妻子離家出走已經10余年,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擔落在他一個人身上。搭幫黨的惠民政策好,實現了穩定脫貧。尤其是雙胞胎兒子享受了“雨露計劃”資助,在校學技術,為就業創業打基礎,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潭市鎮鄉村振興辦負責人介紹,“雨露計劃”是針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一項民生實事工程,只要受資助對象或監護人提供申請和學籍證明就可以上報,沒有名額限制,應報盡報、應享盡享。2015年春季至今年春季,該鎮資助了342戶700人,共計26萬余元。目前在冊資助對象78戶82人,其中4戶人家分別有兩個小孩。
該負責人說,“雨露計劃”資金來源于省、市、縣政府財政,鎮、村兩級只是“過水渠”,只要把好審核上報關就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事情要做。因為,“雨露計劃”要對受資助對象進行動態管理,每學期申報、造冊,按學期發放補助資金。無論學制幾年,凡中途輟學、休學和保留學籍者都要停止資助。這些受資助對象有的是孤兒,隨親戚居住,離開了原籍;有的父母殘疾、患病,寒暑假外出打工掙錢,基本不與家里聯系;還有的離校外出實習或輟學時,不主動報告家人或村干部……情況多種多樣,每到開學季就聯系不上。甚至有個別學生的父母離異后,其中一方拒絕配合給孩子申報資助事宜。為確保應報盡報、應補盡補,杜絕錯、漏現象發生,鎮、村兩級費盡周折,通過多種途徑,才能確認其學籍和是否在校等情況。
“這樣的工作經歷,我們也有同感,看似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其實不容易。”棋梓鎮鄉村振興辦負責人說,盡管每期開學季都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逐村逐戶予以核查,但總有一些學生的學籍異動情況難以落實,需要進一步調查確認。2019年和2020年,該鎮結合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活動,組織結對幫扶責任人、駐村干部和村“兩委”成員,對享受“雨露計劃”資助的學生進行全面核查,共計補發21人3.15萬元,做到應補盡補,無一錯漏。
今年春季開學后,家住棋梓鎮新城村的學生小陳聯系不上,村干部多次上門找其家長核實,都被告知“沒讀書了”。小陳于2018年9月進入株洲市某技校,一直享受“雨露計劃”資助。按有關規定,輟學后就得取消資助,因此村里沒有繼續上報。但是,鎮鄉村振興辦本著“應報盡報、零遺漏”的原則進行復查,通過小陳的原有學籍證明找到其班主任聯系電話,才得知他在校外實習,學籍正常,符合申報條件,于是立即為他補報。
“雨露計劃”開始于2015年春季,政府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兩后生”(初中或高中畢業后就讀職業技術類學校的學生)進行現金資助,最初每人每學期1000元,后來提高到1500元。截至今年春季,湘鄉市22個鄉鎮(街道)共發放補助資金8840人1133.05萬元,其中今年春季發放1161人174.15萬元。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