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文沒有想到,17年前的一個決定,讓他的命運與西南邊陲的八桂大地緊緊聯系在一起。
2004年5月,得知西部計劃繼續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不到20歲的張秋文毅然辭去工作,報名接受組織選拔。經過近兩天換乘綠皮火車、汽車的長途跋涉,他來到當時集“老、少、邊、山、窮、庫區”為一體的國家重點貧困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開啟了志愿服務征程。
17年來,他通過發動網絡募捐,先后資助了東蘭縣1168名貧困大、中、小學生,組織捐建了美逢小學、安桃小學等13所小學,總資助款項達1100多萬元。兩年志愿服務期即將結束時,他對服務地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之情。在當地黨委極力挽留并破格任用下,張秋文先后擔任團東蘭縣委副書記、書記,東蘭縣切學鄉鄉長、鄉黨委書記,團河池市委副書記、書記等職務,現任廣西河池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在西部計劃的感召下,他將個人的成長和壯鄉發展緊緊結合在了一起。
張秋文是懷抱家國情懷走向基層一線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代表。作為“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首批服務省份之一,18年來,團廣西區委、西部計劃廣西項目辦在團中央、全國項目辦的領導下,積極組織動員,共有1402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奔赴廣西開展志愿服務。這些志愿者的到來如同一場青春接力賽,一批批年輕人在奮斗中放飛青春夢想,在奉獻中踐行初心使命。
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
“得知你們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加入西部計劃志愿服務隊,來到廣西深度貧困縣都安,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決戰脫貧攻堅一線,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揮灑青春汗水,收獲成長和進步,我為你們高興,為你們點贊!”2020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給廣西西部計劃都安瑤族自治縣服務隊全體志愿者回信,肯定他們積極投身壯美廣西建設,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的青春選擇。
當時,39名來自北京、山西、遼寧等地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已在都安開展了為期1年的志愿服務。他們為基層的教育、醫療、農業、青年工作、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等專項行動作出貢獻。
“截至2020年5月,都安縣還有65個行政村未脫貧摘帽,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為了不拖后腿,我們和脫貧一線工作隊隊員‘五加二’‘白加黑’連軸轉是家常便飯。”服務于都安縣保安鄉精準脫貧攻堅指揮部的西部計劃志愿者陸麗珊表示,盡管基層的工作很辛苦,但在眾多西部計劃志愿者和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都安縣于2020年年底終于實現了脫貧目標。
在陸麗珊看來,在投身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黨和國家的重大任務中,她體會到盡己所能為當地百姓做實事的幸福感。
18年來,廣西西部計劃志愿者立足崗位擔當作為,在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等國家戰略上展現風采。
為助力脫貧攻堅戰,廣西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中有91%的志愿者,通過基礎教育、服務三農、醫療衛生、基層青年工作和基層社會管理5個專項,在鄉鎮以下基層一線涉及精準脫貧攻堅各個領域,服務期滿扎根基層轉換身份,作為脫貧攻堅工作隊隊員的更是不在少數。
完善政策保障留住青年人才
2004年,畢業于桂林旅游學院的李林,報名西部計劃后,來到當時的廣西鳳山縣旅游局從事志愿服務。他利用自身專長,給縣里的旅游規劃出謀劃策,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李林服務期滿后,單位為留住人才,主動幫他申請了事業編。
“單位領導對我很信任,很多工作都放手給我做,讓我覺得這里有發揮才干的空間。”李林最終選擇留在鳳山。經過多年的基層鍛煉,今年,他被任命為三門海鎮鎮長。
讓李林感到欣慰的是,每年來鳳山縣的西部計劃志愿者都有人選擇留下。光是三門海鎮,包括他在內,就有5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在服務期滿后,通過公務員考試等方式,留在鎮政府工作。
在廣西,西部計劃已成為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模式,成為培養優秀青年人才的示范性工程,團廣西區委、西部計劃廣西項目辦突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制度創新完善政策保障,推動自治區政府出臺保障政策,從解決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縣和服務單位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明確一系列政策實施的方法步驟和評價標準。
為提升待遇強化志愿者的生活保障,團廣西區委、西部計劃廣西項目辦爭取到自治區財政近千萬元用于補充志愿者補貼,并將西部計劃志愿者納入自治區人才引進管理范疇,確保每位西部計劃志愿者享受中央生活及地方補貼不低于4.2萬元/年、社會保險約1.6萬元/年、80萬元/年保額的商業保險。
為拓寬渠道筑牢志愿者的就業保障,廣西在公務員招考方面,設置占總崗位10%左右的定向崗位面向錄取服務基層項目人員進行招考。在事業單位招考方面,服務期滿表現優秀的志愿者可按照有關程序轉聘為事業編制。在企業招聘方面,舉辦西部計劃志愿者雙選會,為服務期滿的志愿者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
2020-2021年度廣西新招募的志愿者,本科以上學生占比99.3%,“雙一流”高校學生占比36.5%,東、中部高校學生占比56.1%。為促使更多優秀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在服務期滿后留在廣西、扎根廣西,團廣西區委指導各級項目縣為志愿者留在本地就業創造條件,2020年5月以來,服務期滿表現優秀的離崗志愿者424人,留在廣西就業388人,占比91.5%,其中30余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直接轉聘為事業單位編制。
據不完全統計,廣西西部計劃志愿服務隊從成立以來,8000多名服務期滿志愿者選擇留下,600多人成長為縣處級或科級干部,成為充實服務廣西建設發展人才隊伍的“源頭活水”。
探索品牌化、專業化、可持續的服務模式
“小朋友,上學路上不小心摔倒出血了,應該怎么辦?”
“先用酒精消毒,然后用創可貼貼上,如果嚴重的話要及時去醫院縫針。”
8月31日,廣西炭火行動助學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來到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龍培小學開展“山區兒童‘護身鎧’行動”。7名志愿者向龍培小學100余名學生捐贈“護身鎧”物資并教授安全自護課程。
2011年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服務于柳州融水縣的廣州籍大學生黃加榮,在走村串戶時發現,很多山區留守兒童每天都要走危險系數極高的山路上學。于是他發起上學路上“護身鎧”項目,在一些愛心企業的資助下,為孩子們發放充電電筒、防滑靴、求救報警哨子、緊急醫藥包、太陽帽、雨衣等護身裝備,并進行安全自護教育。這個項目獲得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并持續開展至今。
18年來,西部計劃志愿者在為當地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時,還熱衷于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廣西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結合自身優勢,注重品牌培育,打造“七彩四點半”“七彩假期”等項目品牌,逐步探索形成青年參與社會治理實踐規范化、專業化、可持續的服務模式。
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廣西青空間”,團廣西區委通過組建“西部計劃志愿者+社工+青年社會組織”工作隊伍,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服務聯動,聯系固定志愿者和青年社會組織工作人員2200人,受益搬遷居民超過12萬人,真正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在各地服務隊中,孕育出“夢想石畫”“寶杯計劃”“有燈童享”等28個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多個項目獲得全國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的金獎、銀獎,推進了廣西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常態化發展,提升志愿服務在促進社會治理大局中的服務成效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