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培養優質適配人才
導讀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湖南要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為新時代湖南發展確立了新坐標、錨定了新方位、賦予了新使命。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需要做好“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大文章,需要做好科技創新新文章。
如何培養和吸納更多英才匯聚三湘謀創新求發展、為“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支撐?湖南日報《理論·智庫》特約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湖南作出的科學指引,構成了“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湖南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離不開人才支撐。我省既要重視外地人才引進輸入,更要重視本地人才培養供給。湖南現有125所高校,2020年全省高校在校生216.79萬人,其中研究生11.85萬人,高校端人才培養與產業端人才需求尚未實現充分適配。如何為“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培養更多優質適配人才,是當前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省高等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為此,我們要統一認識、積極行動,在服務“三高四新”戰略中充分展現湖南高等教育新作為。
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培養產業發展領域優質適配人才
對接“三高四新”戰略需求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圍繞“三高四新”尤其是“三個高地”建設,結合《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謀劃和完善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推動高校建設緊密對接我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利用高校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和一流專業建設契機,結合我省高校學科專業優勢,找準發力點,建設一批對接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發展需求的高峰學科和特色優勢專業。
對接“三高四新”戰略需求建設急需學科專業。產業鏈成型和發展,關鍵在于鏈上人才需求能及時得到滿足。應對接產業鏈、創新鏈,布局學科鏈、專業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急需緊缺學科專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學科,鼓勵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型交叉學科生長點;加快焊接工程、液壓專業等薄弱緊缺專業建設;加快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區塊鏈工程、虛擬現實技術等新專業建設。
對接“三高四新”戰略需求調整欠科學的專業設置。目前,湖南高校有本科專業布點1961個,專科專業布點1869個,但高校專業布點與我省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人才需求還未實現充分對接,須以“三高四新”戰略需求為導向進行動態調整。尤其是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辦學資源較為匱乏,設置了一些投入較少的“軟專業”,應通過撤銷或整合予以調整,使財力、物力更加集中于對接我省優勢產業發展領域的“硬專業”。
加強高校人才分類培養規劃和指導,培養類型多樣優質適配人才
制定全省高校人才分類培養指導意見。圍繞“三高四新”戰略,針對我省優勢產業發展領域人才需求,組織高等教育領域、產業領域和政府主管部門專家力量,研究制定湖南高校人才分類培養指導意見,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等各類人才。
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充分發揮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培育創新型人才的引領作用,構建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多方協同育人新格局,積極推進科教融合育人、產學研結合育人、跨學科育人,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部屬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力,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對接我省優勢產業的專業在湘招生名額。
做實應用型人才培養。引導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加強應用型院校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根據我省發展先進制造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力推進產教融合育人,鼓勵和支持在湘高校與知名企業聯合創建產業學院,舉辦人才聯合培養班。深化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與優勢產業發展需求適配的一流應用型人才。
緊抓高水平技能人才培養。鼓勵大型企業參與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結對發展,加快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開展“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示范,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面向生產制造一線培養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
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帶來企業產品和業態的變化,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應根據優勢產業發展需求,開展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實驗,增加復合型人才知識儲備,提高其從業技能水平、培養其開拓創新精神。
抓好人才培養關鍵要素重要環節,培養崗位能力優質適配人才
抓好師資建設。高校師資建設應引育并舉,強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我省“三高四新”戰略導向,發揮好我省“芙蓉學者獎勵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芙蓉教學名師支持計劃”等人才項目的引領作用,著力打造高水平教師團隊和創新團隊。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要建設好與應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養相匹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完善課程設置。一是設置彈性課程模塊??紤]產業發展對人才知識能力結構不斷有新要求,可預留部分學分,為畢業年級學生設置最有效的彈性課程模塊;二是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臟不怕累的勞動精神和下沉一線的定力;三是開設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聘請省內優勢產業知名企業人才招聘主管給學生上課,強化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結合企業崗位能力素質需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強化實踐教學。構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技術素養,使學生能快速、有效、創造性地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具體技術和管理問題。積極搭建“校企、校產、校地”合作平臺,主動對接優勢產業重點企業、行業協會、人力資源機構,共建實踐實訓基地。
(段慧蘭、胡黃,作者分別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湖南省教育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