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具有雙重含義一是教育提高素養,二是就業為青年人提供工作機會。其中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學校辦學的關鍵。學校所開設的課程要適應本地區產業發展需要。圍繞當地經濟形式,開設幾種相近的技術或提供服務某項專業的課程。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大量管理型人才、技術型人才。
從專業設置的劃分和名稱中,很容易理解其就業方向,這些直接關系到招生數量和教學質量。甘肅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職業學校課程設置應當注重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創新,架起職業教育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梁。
職業教育應該關注培訓農業相關科技人員、現代制造技術人員、對外貿易、電子商務、特色旅游、食品加工和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必需品和服裝生產,以便充分利用的優勢超過70%的農村人口和剩余勞動力,實現這個目標。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保證。首先,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選擇優秀教師參加相關企業和行業的生產實踐,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這樣他們就可以成為即掌握理論又掌握實踐經驗的老師。
第二,可以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企業專業人士加入職業教育教師的隊伍。在少數民族地區,還要求他們可以有效地繼承民族地區獨特的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教學,以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僅可以適應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繼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技能。
重視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要考慮民族地區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實訓基地的建設資金不足,以及在該地區的大型企業數量偏少。可以建議由學校、企業、政府多方出資共建培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同類學校對設備和實驗室都享有使用權。
同時,培訓基地應當具備再就業、職業認證和農民工技能培訓等全面的功能。甘肅地區要充分認識到本地民族經濟特色,建立農業科技園區和清真食品認證中心,建立農業示范基地。
通過校辦企業的方式,增加學校收入,幫助學校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還可以采用對外招商的政策,加強與東部經濟發達企業的聯合,建立相應的培訓基地,輸送技術工人去東部發達地區的企業。這樣即解決了甘肅地區企業少用人少的難題,也為該地區提供技術支持。
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目前甘肅地區經濟處于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發展關鍵期,對應用型各種專業技能人才需求量不斷擴大。這就為甘肅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帶來機遇,提出挑戰。應該從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出發服務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甘肅民族地區,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