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江蘇省“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發布,《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養老服務人才存在較大缺口。
同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迎來新一批學子,其中,231人進入該校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等相關專業。從全省來看,在職業教育層面探索此類人才培養的學??芍^是鳳毛麟角。這個專業到底學什么?不少新生提出了疑問。
“爺爺放松,我給您量一下血壓?!薄斑@幾天睡眠怎么樣?”這個和養老機構里老人說話的女孩叫何詩晗。19歲的她就讀于南京城市職業學院康養工程學院,在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習已是第三個年頭。
“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未來肯定需要更多專業從事養老行業的人?!焙卧婈显泴W過護理,有老年護理的專業背景。她坦言,起初自己轉到這個專業時,接觸到的都是老年人生活照料等課程,“和普通護工區別在哪”也是她最開始的困惑。
隨著課程不斷深入和升級,對老年人心理、照料、康復、活動設計以及養老機構運營管理等有了全方位了解后,何詩晗有了新的理解,養老不僅僅要從生活上關心老人,更要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斑@也正是我們專業的意義所在?!?何詩晗說。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院長陳育社告訴記者,《規劃》里提到,廣大老年人的服務需求逐漸從保障生存型向品質生活型轉變;消費理念逐漸從日常必需型向享受發展型轉變;社會角色逐漸從接受照顧型向尋求社會參與型轉變?!斑@為我們培養養老人才指明了新的方向?!?/p>
暑假以來,何詩晗和同級同學正式進入養老機構開始崗前實習。“工作從一線做起,才能更直接地與老年人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彪m然辛苦,但何詩晗充滿了信心。結合自己的實習經歷,她談到目前社會上一些人“看低”從事養老工作的人。她家所在的農村地區,還留存著“讓父母進養老院=不孝”的舊觀念。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康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平告訴記者,這些誤解既來自家長和學生,他們認為這個工作沒有技術含量,也來自社會公眾對職業發展前景的不認可,認為養老機構自身沒有“造血”能力?!拔覀冃枰ㄟ^社區康養職業人才的培養來證明:養老行業人才應是精通康復運動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營養膳食的復合型人才,區別于我們一般公眾所認為的簡單重復勞動?!辈唐窖a充說。
“雖然我們在不斷培養專業養老服務人才,但人才流失的現象也同時存在?!辈唐浇ㄗh,對人才的使用要分類型、分層次,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分散到護理、運營、管理等不同的崗位中去。而不能像現在一些養老機構的做法,將學生限制在護理員的崗位上,這樣容易影響學生在職業發展中的積極性、限制他們發揮潛力。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其實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标愑缦嘈牛痪玫奈磥?,會有更多年輕人投身養老行業,成為構建“原居養老、社區安老、機構托老”三位一體“蘇適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