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遺民間手工藝正成為農村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熱點。江蘇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8屆畢業生郭暢旭是常州市麥稈畫傳承人、常州恒馳旭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專注于麥稈畫文創產品設計、制作、銷售及非遺文化傳播。
14歲時,郭暢旭偶然接觸了麥稈畫,打那以后便深深為之入迷。大學期間,他終于有機會去陜西跟一位民間手工藝人學藝,又到徐州找到做麥稈畫的彭老師學手藝,順利出師。后來,他又發現武進電視臺有一檔介紹麥稈畫的節目,他便騎車到距離學校40多公里的魏村找到了麥稈畫手藝人王艾青拜師學藝。他申請入駐了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基地里專業的導師團隊對他進行精心指導。郭暢旭在學校幫助下創辦了公司,正式干起了“非遺”事業,并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創新傳統麥稈畫形式,實現公司年銷售額200萬,年增長率超過100%,帶動社區弱勢群體就業創業1000人次,帶動配合其制作的農民每人每年增收1500元左右,獲得各類省市級金銀獎項。
今年,郭暢旭受邀參加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相關主題展覽已有20余次,他創作100件紅色文化麥稈畫,謳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用非遺傳播紅色文化,讓紅色基因以“麥”相傳。
“以后我還想把麥稈畫這門非遺手工藝的發展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在鄉村振興的宏大畫卷中,多彩非遺文化有著看不完的美麗風景、講不完的精彩故事,郭暢旭將用青春年華繼續描畫鄉村振興中的非遺力量。
6月16日,常州市武進區喜盈門社區開展“麥稈畫里學黨史”活動,圖為郭暢旭正手把手指導社區居民制作南湖紅船麥稈畫。
6月16日,郭暢旭(右一)受邀參加“新青年心向黨——建黨百年 點贊輝煌”江蘇省新興青年群體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展覽。
在非遺麥稈畫工作室,郭暢旭和助理鄭慧嬌將麥稈浸泡、熏蒸、上色、漂洗后用剪刀剖開,用熨斗燙平,拋光去膜,按圖樣裁剪、雕刻、拼接、粘貼、裝裱。一幅幅麥稈畫在他們手中孕育而生,郭暢旭說:“我想用傳承非遺技藝并創新發展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讓賡續于鄉村、繁榮于鄉野的非遺項目有序傳承。”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