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能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河北今年全年目標任務是開展各類職業培訓100萬人次以上。目前,河北已開展各類培訓160余萬人次,已完成全年目標。其中,開展補貼性培訓97.41萬人次,開展社會性培訓69.11萬人次,全省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9.28%。這是記者從河北省委宣傳部日前召開的“河北省‘我為群眾辦實事’——20項民生工程推進落實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強化政策機制保障,著力提高培訓統籌性。河北制定工程實施方案,組織開展職業培訓質量年活動,印發《關于促進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融合發展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實施意見》《關于調整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的通知》等文件,為工程實施提供政策保障。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組織石家莊等6市參加“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擂臺賽,曬成績、比貢獻、找差距,形成你追我趕工作局面。安排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10億元,保障工程順利實施。把各項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健全清單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院校基礎作用和社會機構重要作用,形成省級統籌、多方參與、市縣實施的工作格局。
聚焦促進就業和服務發展,著力提高培訓精準性。面向農村轉移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開展補貼性培訓49.05萬人次,有力促進了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加強技能培訓,提升品牌質量帶動就業。在張家口打造“張北司爐工”勞務品牌,目前張北縣在北京從事司爐工的已發展到全縣12個鄉鎮2000余名,成為河北省勞務品牌的“靚麗名片”,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明顯,就業之路越走越寬。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組織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行業各類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和“以訓穩崗”,1204家企業、15.29萬名職工享受“以工代訓”補貼。緊扣制造強省、質量強省、網絡強省和數字河北建設,組織實施培訓質量年活動,把“高精尖”技能人才培訓作為首要任務,全年培訓高技能人才8.2萬人。全面推行中國特色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培訓高素質學徒2.9萬人。
堅持標準引領,著力提高培訓有效性。河北省人社廳健全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以高質量的評價引領規范培訓實施。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堅持“誰用人誰評價”,312家企業可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促進評價結果與崗位要求相適應。遴選105家第三方評價機構,為廣大勞動者提供評價服務。構建以全省職業技能大賽為龍頭,以行業、市級職業技能競賽和企業崗位技能競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全年開展省級競賽37項,達到以賽促訓、以賽促教和以賽促學目的。在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上,河北選手取得1金2銀3銅4個優勝獎的佳績,展現了河北青年技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精神風貌和精湛技藝。
創新信息化服務舉措,著力提高培訓便捷性。河北遴選84家互聯網平臺,開發267個職業的網絡課程資源、2000余門課程,采取“線上+線下”培訓模式,緩解勞動者“工學矛盾”。大力推廣職業培訓券,利用電子社保卡發放職業培訓券31.04萬張,勞動者可使用職業培訓券按需參加培訓,實現從“培訓找人”到“人找培訓”,提升人與培訓的適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