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甘肅省張掖市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會同市財政局制定下發《關于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項目制培訓試點的通知》,進一步提高培訓針對性,增強培訓靈活性,激發培訓活力。試點以來,全市共開展項目制培訓35項、39期,培訓1468人次。
緊貼重點產業開展培訓,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緊緊圍繞智能制造加工、現代特色農業種植和養殖、張掖美食制作等重點產業發展和急需緊缺職業(工種)需求開展培訓。甘州區結合數字經濟、康養產業開展了鄉村主播、中老年康復理療等項目培訓;高臺縣結合鄉村振興、服裝產業和旅游產業開展了服裝制作、民間傳統美食制作、現代農業機械改良與應用等項目培訓;山丹縣結合大棚蔬菜規模種植產業開展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等項目培訓;民樂縣結合鄉村公崗設置和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行動開展了愛心理發員、勞動關系協調員等項目培訓。
根據項目成本定標準,培訓時間和補貼標準不搞一刀切。從培訓實際來看,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貧困勞動力等就業重點群體在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時,很難按照傳統標準課時全程參加培訓。在確保培訓實效的前提下,突破傳統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培訓課時不少于120課時的規定要求,劃定最低培訓課時,達到40課時的,按照600元/人給予補貼;達到80課時的,按照1200元/人給予補貼;達到120課時的,按照1800元/人給予補貼,由培訓機構、企業、行業部門根據培訓項目實際確定培訓時長,較好地克服一味強調培訓時長,不顧實際的問題。
細化培訓實施流程,強化培訓全過程監管。將項目制培訓實施流程細化為項目申報、方案制定、項目評審、項目實施、結業考核五個步驟,加強培訓項目設立、實施、考核等全過程監管,確保培訓實效和資金安全。由企業、行業部門根據培訓需求自行確定培訓機構聯合上報培訓項目,并制定培訓方案。嚴把項目申報質量,項目制培訓實行一事一議,由人社部門邀請2至3名行業領軍人才、職業院校教師、培訓機構老師、企業高技能人才、市縣能工巧匠組成評審領導小組,組織項目評審。嚴把項目培訓質量,培訓項目設立后,由申報主體負責培訓,人社部門負責監管。培訓總課時不得低于40課時,實際操作培訓不得少于總課時的70%。采取實地察看、遠程視頻監控相結合的方式,實地抽查不少于2人,遠程視頻不少于3次。嚴把項目考核質量,培訓結束后,由申報單位和培訓機構在人社部門工作人員監督下按照確定的考核方式進行考核。(張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