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全方位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特別是明確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強調要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切中肯綮,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全國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建議,健全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
李孝軒表示,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進一步強調要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如“增加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與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培養成本和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購買服務等措施對民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予以扶持;依法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聯合辦學,舉辦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在李孝軒看來,這些修法要點致力于解決職業教育領域的根本、關鍵和突出問題,必將為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在全球職業教育體系最發達的德國,其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以企業為主、國家的鼓勵性政策為輔,企業投入大約占65%至75%,其余為政府投入。”李孝軒建議,一方面要優化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強化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職責;另一方面應出臺符合當前國情的引導性、激勵性政策,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職業教育,激發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鼓勵各類社會力量以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舉辦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特色二級學院或專業,使之成為優化當前職業教育經費政策、擴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重要手段。
李孝軒表示,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涉及教育、財政、人社等多個政府部門,也涉及不同類型的社會力量,需要中央和地方各部門合力推進、綜合施策。對此,他建議,財政部門應按照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的客觀需要,科學測算各級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本以及與現有投入水平之間的差距,為財政性經費投入政策、學費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等政策提供基礎依據。
李孝軒還建議,要明確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比例,壓實主體責任,把“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和職業教育經費“三個增長”落實情況納入相關法律的執法檢查中,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投入進行督導評價。
作者:余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