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把黨中央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和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法律規范,推動解決職業教育熱點難點和突出問題。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要從政治、民生、規律、規范角度對職業教育法治基礎進行全方位解讀,助推職業教育實現新跨越。
一從政治上看。職業教育關系國計民生,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建設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具有本土性,只有立足中國特色、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辦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職業教育。新時代新形勢下,職業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學生中大力培育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鼓勵學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在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從而使職業教育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同時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中國經驗。
二從民生上抓。職業教育關系千萬人的就業問題。宏觀上,職業教育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人才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微觀上,可以使個人掌握一技之長,獲得謀生技能。因此,《職業教育法》強調“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應當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實現受教育者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把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切實有效解決就業難問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技術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三按規律來辦。職業教育本質是技術教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實踐性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崗位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因此要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作為基本辦學模式,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辦學根本,把促進就業作為辦學導向,把提高能力作為辦學目標,把校企合作作為辦學制度,推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四按規范來管。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職業教育法》在完善制度體系、產教融合制度支撐、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等方面做了修改,明確規定實行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社會參與,對于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具有促進作用。同時,《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學校應當依法辦學,依據章程自主管理”,對于職業教育回歸法治軌道依法治教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系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