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個國家職教改革試驗區,天津市圍繞“1+3+4”現代產業體系(即智能科技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汽車、石油石化四大優勢產業),全面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辦學模式,在培育能工巧匠、穩定就業過程中,探索出“天津模式”。
不久前,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應屆畢業生賈景暉入職華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訂單班、現代學徒制培養出來的新人才,剛上崗一個月的賈景暉,一畢業就實現“定向”就業,可獨立開展海底光纜的生產、制作、調試工作。
對于“五業聯動”,賈景暉體會很深:“從大學二年級,我就進入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公司合作成立的鯤鵬產業學院,重點學習光纖焊接、測試等技術技能,熟悉了企業運行模式和崗位要求。這也把我學習的專業與職業、企業崗位要求結合起來,為入職后快速上崗打下基礎?!?/p>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丹陽說,“五業聯動”把學校與產業、行業緊密相連,確立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育機制。2017年,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按照新崗位新要求,打破原有單一化、標準化人才培養機制,在全國首創專業群內縱向貫通、專業群間橫向融通的“數字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框架”,重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積極與智能科技產業對接。
據統計,目前天津高職專業對接現代服務業相關專業(點)376個。近5年,累計培養合格畢業生超26萬人,留在本地就業人數約占58%,技術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2.2億元。
隨著“1+3+4”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五業聯動”辦學經驗也在津沽大地不斷被推廣復制。我國職業教育領域首所應用技術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已經設立由百家企業組成的合作資源庫,實施不同模式訂單項目80余期,定制化培養畢業生3000余人。訂單班、現代學徒制成果不斷顯現。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孫更春說,中德應用大學對接天津十大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與天津津南區政府、榮程集團、麒麟軟件共建“碳中和應用技術與職業創新研究院”“天津金屬材料與質量管理工程產業學院”“天津國產化信息平臺信創產業學院”等5個產業學院。每年六成以上畢業生在津就業,其中不少學生已逐漸成長為企業生產骨干、技術能手和培訓師。
近3年來,天津市共有約6.7萬學生申報參與500余個證書試點,開展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17個,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廣泛推廣。目前,天津市已組建7個市級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了31個產教融合職教集團,產教融合服務信創、智能制造等產業領域水平明顯提升,涌現出360網絡安全產業學院、國家動漫園產業學院、鯤鵬產業學院等一批職業學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
天津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對產業帶動作用顯而易見。30歲的天津職業大學老師路有已在該校增材制造技術系任教3年。“這種3D打印技術目前已應用在航空航天、文物保護、生物醫療等領域,不僅可以提高打印速度,減少模具制造的材料損耗,對一些精密度要求較高的產業發展也很有幫助。以發動機研發為例,平時制作一臺發動機模具需用時4個月至5個月,而應用3D打印機僅需7天至8天。畢業生也相對好就業?!甭酚姓f。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羅延安說,多年來,天津市通過發展職業教育,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明顯,產教對接專業布局不斷優化。目前,天津市高職專業設置實現19個專業大類的全覆蓋。全市54所職業院校對口支援7省市27個州縣,構建了5種有效的職業教育幫扶西部模式。在服務京津冀職教協同發展方面,天津市職業教育已構建共研、共建、共用、共享、共贏“五共機制”,推動政、行、企、校、研“五方攜手”,搭建產教對接平臺12個。協作援建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建設天津交通職業學院青龍分校、天津職業大學威縣分校和天津職業大學雄安新區培訓基地,為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經濟日報記者 商瑞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