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要拿穩,‘愛’字這樣寫……”在四川樂山的中國根書藝術館,根書藝術創始人、書法家楊玉冰握著瑞典《新日報》編輯艾薩克·博曼的手,共同寫下一個“愛”字。
字跡蒼勁有力、形態自然。這一刻,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因漢字結緣,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跨越萬里的緣分,出發點是“愛”,落筆處也是“愛”。
近日,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走進四川、相會樂山,共同探訪當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
根書藝術創始人、書法家楊玉冰握著瑞典《新日報》編輯艾薩克·博曼的手共同寫下一個“愛”字。 人民數字傳播記者陳春安攝
文貫千年,潮涌東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連綴萬里氣韻,吸引八方來客。
“我簡直舍不得離開這里,中國優秀文化讓我深深著迷。”艾薩克·博曼說。除了喜愛書法,艾薩克·博曼還用根書的“立體筆畫”拼出了自己的中英文名字。“我要把它拍下來,帶給我的朋友們看。”他說。
“很高興看到外國朋友能夠了解漢字、愛上漢字。”中國根書藝術館館長楊卓說,“我們用環保材料制作了30款根書‘立體筆畫’,類似積木玩具,既可以拼出漢字,也可以拼成英文,用法簡單、極具趣味性,可以讓人們在玩的過程中增加對漢字的理解。目前,這款產品正在推向海外市場,希望更多人能夠通過根書的形式,認識漢字、學習漢字,進而愛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瑞典《新日報》編輯艾薩克·博曼用根書的“立體筆畫”拼出了自己的中英文名字。 人民日報記者伊霄 攝
行走樂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人流連忘返,多姿多彩的秀美景色讓人嘆為觀止。
“這里真的美不勝收。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帶我的家人來,讓他們也能領略這里的獨特風景。”調研途中,尼日利亞每日信報傳媒集團總編輯伊德里斯·哈姆扎說。
美麗風光從何而來?堅持保護“用心”、舉措“上新”,切實保障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關鍵。
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成員與樂山大佛合影。人民數字傳播記者陳春安 攝
以樂山大佛為例,由于歷經千年風霜,大佛石像面臨滲水風化、修復層開裂等問題。為更好保護樂山大佛石像,樂山市多次邀請文保專家入川“會診”,為保護修繕“把脈開方”;持續開展文物搶險排危工程,實施大佛石像腿部至腳部區域保護修繕等項目,定期對石像進行保養維護,探索應用激光清污等科技手段。
近年來,從立法建規到日常監管,從科技應用到公眾參與,樂山市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體系,推動維護保養的安全性、科學性、持久性不斷提升,使山水之美得以延續、人文之韻愈發醇厚深遠。
統籌:李舫
策劃:史鵬飛
審核:熊建
文字:常 晉、柳 青
圖片:伊 霄、陳春安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