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有了記憶,就有了溫情。
一座城市,記住他人,就會被他人銘記。
成都,蓉城。
初秋時節,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走進四川成都,循城市發展、探蓉城記憶、覓成都故人,共同找尋蓉城記憶中的故事。
想你,家人
浣花溪畔,竹澹清輝;杜甫草堂,詩韻悠長。
“‘詩圣’杜甫曾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了大量詩歌。草堂是杜甫的精神棲息地,也是他顛沛生活難得的一段安寧棲居。正是在成都,杜甫的詩風開始變得更具田園韻味。”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王飛說。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在成都傾吐了他的期盼與心愿。
浣花歲月,草堂春秋。成都承接了杜甫的漂泊,記住了杜甫的赤誠。
杜甫草堂內的茅屋故居。杜甫草堂供圖
如果說包容的成都給予杜甫溫暖的慰藉,那么千百年后,詩意并未遠去。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公元761年,高適寫下詩作《人日寄杜二拾遺》贈予杜甫,表達思念。公元770年,杜甫重讀此詩,想到好友已逝,睹物傷情,不勝傷感,寫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以寄哀思。
如今,“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因為唱和的典故,每逢正月“人日”節時,很多成都市民都會相約草堂,吟詠詩詞,憑吊故人。
蓉城,杜甫曾經的家園;杜甫,蓉城至今的家人。
“我想在‘人日’節時再來到這里,一起體驗成都的習俗,感受其中的文化。”在杜甫草堂,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史蒂芬·布勞爾感慨道。
想你,朋友
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腹地,成都因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與世界的距離拉得更近。五湖四海朋友來,蓉城熱情迎天下。
“你對成都的印象是什么?”
當被問及這個問題,喀麥隆共和國的留學生娜塔莎、莫桑比克共和國的留學生克里斯蒂娜異口同聲回答:
“Friendly!(友好)”
“Very very friendly!(非常非常友好)”
善意流淌細微處,暖意就在生活里。“在成都,每當我遇到困難,身邊的人總是很樂意伸出援手,幫助我解決問題。”娜塔莎說。
“這里的人們都很友好、很熱情。走在路上,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他們也會很開心地回應我。”克里斯蒂娜表示,成都的熱情彌漫在街巷中,“你好”成為流行語。
喀麥隆共和國的娜塔莎和莫桑比克共和國的克里斯蒂娜在接受采訪。人民數字傳播記者 陳春安攝
成都的城市性格是友好的,是親善的,是重情重義的。
“穿漢服的體驗很有趣,讓我對這里的文化更加好奇。我想知道古代什么樣的人會和我穿同樣的衣服,也想了解這種衣服的樣式有何寓意?”丹麥《哥本哈根郵報》發行人杰斯珀·斯基爾第一次試穿漢服,難掩興奮。
“這是我的榮幸”,被贈予杜甫草堂的一把折扇后,肯尼亞國家廣播公司記者埃瑞克·比根說,“中國不僅發展自己,也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為肯尼亞、為非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這次來成都,更讓我感受到新潮活力和珍貴友誼。我會將這把折扇當作友誼之扇,好好珍藏。”
朋友,在今天的眼中,在明天的記憶。
成都,不會忘記。
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成員在試穿漢服。人民數字傳播記者 陳春安攝
想你,愛人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這些年,人們因為一首民謠歌曲《成都》,更深切體會到蓉城的溫情。
升騰的煙火氣里,成都見證了無數的別離與歡聚。
夜深了,思念如潮。
一份飯,一雙筷,一個人。
成都想念每一個記住的你。
劉鑫,2021年來到成都,與未婚妻相識、相戀于此,如今因工作分隔兩地。
“有一次我未婚妻來我家,說要嘗嘗我做的青椒炒肉絲。但那天我下班很晚,想到備菜、做菜還要花很多功夫,不免焦慮。沒想到,到家時,她已經把所有菜都準備好了,飯也煮上了。只是因為她很少切菜,所以我們一起做了一個新菜品——青椒炒肉塊。”
陳長虹,2023年離開成都到北京工作,正式成為一名“北漂”。中秋在望,在他看來,妻子與女兒在哪里,明月就在哪里。
“剛到北京時,我愛人和孩子就給了我一個驚喜。她們直接飛到北京,悄悄到我的出租屋,做了一桌家鄉菜等我回去。那天推開門,除了驚訝,其實也有些心疼,覺得舟車勞頓過來,可以下館子,不用這么麻煩。但也正是這么麻煩的一桌飯,才讓我更感動,更想家。”
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
成都,懂你,等你——
因為,千年百年、千里萬里,
所有來過、離開、再會的人們:
“蓉憶”,想你。
清華大學畢業生劉鑫,離開學校后主動來到成都工作,目前正在基層一線駐村,與未婚妻在兩個省份工作。略得空暇時,劉鑫努力盡可能多地陪伴未婚妻。中秋前后,他們將舉行婚禮。資料圖片
統籌:李 舫
策劃:史鵬飛
審核:熊 建
文字:常 晉
圖片:伊 霄、陳春安
視頻:李昊旭、趙祖樂、陳春安、葉 倩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