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人都這樣,第一次接觸開眼又開腦的事,總覺得美妙無比。作為一個農村娃,我第一次進城的感覺,還真是這樣。
那是1998年的初春,我上小學四年級。期末考試,我成績不錯。父親為獎勵我,答應開學前帶我和我哥去縣城逛一次。日子選在了正月十五,因為每年的這天,縣城會搞一次盛大的燈會。看花燈、逛大明朝洪武年間所建的泰山廟、看縣政府組織的集中放煙花,是我們當地歡度元宵節的主流習俗。
臨去縣城的前一天晚上,父親交給我們哥兒倆一人一個任務:各自記住去縣城要買的生活用品。父親有個習慣,每次趕集他都要事先列好購物清單,然后做好賬。那次去縣城,父親破例沒有列清單,可能是太相信我們哥兒倆的記憶力。
為了趕上第二天一早的班車,全家人睡得比往常要早。那輛從梁畔路過的面包車,乘車點離我們村子有五公里遠。可當天夜里由于我太激動,輾轉反側折騰了很久才睡著。半睡半醒間,總感覺夜變短了。
天蒙蒙亮,母親催我們起床,床邊放著她早已為我們備好的過年新衣。睡眼惺忪地站在院子水井旁的池子邊,慌慌忙忙洗漱。往日不怎么留意的鳥兒,隱身在樹梢里咕咕咕地叫個不停,好似催我動作快點。聲聲鳥鳴與遠處梁畔上隱約傳來的汽笛聲應和著,讓人恍然間感覺到曾經那么熟悉的初春清晨,在那一刻竟然變了個味兒。心底不覺生出一個念頭,自己馬上就要遠離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要去一個遙遠、陌生又神奇的地方,去干一件了不起的什么事。
一切準備妥當后,我們哥兒倆緊跟在父親的身后,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朝梁畔走去。路上,父親問我倆:“昨晚交代給你們要買的東西,沒忘吧?你們各自都得記好了。如果忘了,回來可就不好買了。”我們信心滿滿地說:“不會忘!”然后把各自記下要買的東西向父親重述了一遍。
一路氣喘吁吁,終于趕到了梁畔,順利搭上了開往縣城的面包車。
梁畔離縣城約30公里,至少要經過十幾道彎,得走一個小時左右。整個山路就像一條龍,盤旋纏繞在整座大山上。在這之前,我從沒出過這么遠的門,坐面包車也是頭一次。我一邊用手擦著車窗上被清晨的寒氣凝結成的霜,一邊透過玻璃看著外面的黃土高坡、鋪滿砂石的土路和路邊的花草樹叢,頓覺村外的世界如此神奇與遼闊。其實這些在我們村也能看到,但是與坐在車里看,感覺完全不同。就連同車的村民也感覺不同以往,無論同村還是鄰村的,每個人都很少說話,威嚴又冷靜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滿臉的耐人尋味。后來走的路多了遠了,我才知道,無論故鄉是大還是小,你都能找到邊,找到溫存;一旦走出故鄉,哪怕是半步,那陌生的世界就會有一種大的無邊與大的冷漠。短短一個小時的車程,我感覺自己走出了人生最長的一段路。
不知道汽車啥時候到的縣城汽車站,我睡著了。父親推了推我,說:“到了,別睡了。下車走。”我拖著疲憊酥麻的腳,頭重腳輕跟著全車人依次下了車。站在汽車站,感覺光是那么的耀眼,聲音是那么的響亮而雜亂,空氣中還彌漫著濃濃的汽車尾氣味兒。抬頭數了數車站對面最高的樓房,竟然有四五層高。縣城的一切都那么高大上,就連地上隨處可見的垃圾都是不顯眼的。那時受眼界、年齡的限制與知識的匱乏,感受不同當下,不會讓人輕易地把“垃圾”與“文明”“道德”“城市治理”等扯上關系,更不會聯想到人性與本能的關系。
那時父親是一家央企鋁廠的工人,收入還算可觀。這次帶我們哥兒倆進城,就沒有搞他以往那套總掛在嘴邊的“節約理念”,算是大方了一回。他帶我們哥兒倆在當時縣里最大也是最豪華的飯店“秦安大飯店”,開了一間三人間(不帶衛生間的),一晚要二十多塊錢。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住飯店。一進門,我便好奇地把整個房間查看了一遍。抽遍了整個房間的抽屜不算,還用幾乎失靈的遙控器來回操作,開關了好幾次彩色電視機。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座式電話機,大紅色的,拿起聽筒打不通,但還是被里面連續傳出的“嘟嘟嘟”所吸引,忍不住胡亂編造號碼,裝模作樣地撥打了好幾次,被父親責怪了幾句才罷休。
作為農村娃,從小在鄉下吃慣了農家飯,第一次進城吃館子,難免有點不好意思。父親問我們哥兒倆想吃什么,哥哥還有點時尚,大氣地說了句:“啥都行。”按照現在字面的意思,那就是“隨便吧,家常便飯即可”。話雖這么說,可也不能還吃家常便飯吧?我說:“你們吃啥,我就吃啥。”父親點了三碗揪面片,帶豬肉丸子、蝦米的那種。多少錢已記不清,只記得當時那個香啊,讓我回味無窮。
二十多年過去了,第一次進城的往事依然歷歷在目。如今,我們縣城、我們村,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每天跑兩個班次的私營面包車,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村里人去縣城,要么開私家車,要么坐一天來回六班次往返于縣城和梁畔間的公交車,村里人出行、購物方便不少。可如今在南方工作生活的我,每次回老家,依然會想念那時的面包車。我特別喜歡與山上的村民同擠在一輛車上,一邊聊聊家常,一邊聽著手機里歌手刀郎充滿滄桑味的歌,看著窗外夕陽下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一路風塵一路搖擺地回家。
這就是我第一次進城的故事。人生總要經歷很多第一次,無論喜也好,悲也罷,都是難忘而寶貴的。我們沿著它刻下的足跡,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