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些年我所居住的小縣城,人流量在逐年減少,消費不夠活躍,線下生意難做,許多偏僻一點的門店集中連片的處于關停狀態。傍晚的街道上,除了那些碰來碰去幾乎能叫上名字的鍛煉人,很少有一大波生面孔逛街的現象發生。而步行半個多小時上個大坡就能抵達的新區,這幾年人口爆棚,住宅高樓像搭積木一般一棟棟拔地而起,其間人頭攢動如同螞蟻。
小縣城有上千年歷史,曾經繁華一時,出現過醫藥學界、書法界的領軍人物。現如今是人口出生率低了嗎?不是。國家放開二孩政策這幾年,大多家庭都添丁增員,直接引發新一輪入園難、上學難問題。而且人均壽命與全國水平持平,老年人越活越年輕。那人都去哪兒了?本地流行一句話,“在縣城掙錢糊口,去新區安家落戶,到省城消費購物。”答案也許就在這里面。
前些年,縣城發展中出了些問題。新城建設還沒到位,老城改造就大舉拆遷,土著居民被迫搬家,租住多年,而新樓盤或因手續不全或是資金短缺等原因遲遲不能交付使用。無奈之下,很多人到新區買現房。呼朋引伴,越來越多的老縣城人就搬到了新區居住。而那些上班族還得在縣城繼續上班,只是原來走著去上班的日子一去不返,只能開車上下班了。
居住人口減少,消費就拉動不起來。試想一個偌大商場,雇員都比顧客多,那還能有多大利潤呢。飯店老板在門口眼巴巴等食客,黃花菜都涼了。
故土難離,沒搬走的多半是老年人,導致小縣城人口明顯老齡化。出門總能看到一對對老年夫妻相伴左右,廣場也是廣場舞大媽的專場。沿河風情走廊上,中年男女慢慢悠悠打著太極拳。想要看到一波又一波漂亮帥氣而又風風火火的年輕人在眼前打打鬧鬧,那樣的場景相當難得。
盡管小縣城發展沒趕上趟,可它仍在發展。一些紅利在含蓄地釋放著,一些驚喜在徐徐展開中。
那些堅守下來、沒搬走的老縣城人,仍習慣于在家一日三餐炊煙不斷。家家飯做得精致,吃得舒心,根本不在乎出門身上殘留點煙火味。
小縣城人出門即是遛彎。不像大都市里,要么人挨人人擠人,邁腿落腳都難,要么撒腿疾走,似乎身后有野獸追趕的節奏。這里的人不急不緩,走得怡然、走得自然。盡管眼前看不見多少高樓大廈,但藍天卻毫無遮擋一覽無余。白天看彩云朵朵,晚上賞一天星河。
在綠化面積漸長、公園數量翻新的情況下,小縣城的居民徜徉其間,出沒于綠蔭叢中。除了各色鳥兒面前嬉鬧,很少有人聲嘈雜喧嘩。你想坐坐,面前就有木椅石凳供你挑選;你想跑跑,腳下就是小石子漫鋪的漂亮步道恭候你大駕光臨;你想浪漫一下,拍個抖音,身后絕不會出現搶鏡頭擺姿勢的閑雜人等。此時此刻,小縣城人臉上大寫著“滿足”二字。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有私家車,成為實實在在的代步工具。但相較以前大家踩單車的年月,私家車可就占地兒太多,以至于停車難成為新的城市病。許多人去省城,總是把車遠遠停在郊區,坐地鐵進城辦事,若真要開車進城,那停車場“滿座”幾率是十之八九,你只能跟在一連串望不見頭的車子后邊轉著圈地找停車場。而在小縣城,道路開闊,兩邊的空車位隔三岔五就會閃現。即使在鬧市區,啥時想進地下停車場,由你做主。街面上開車,也有堵的時候,但那都是偶然事件。
晚上,小縣城的燈火是有數的,柔和不刺眼。車輛像歸巢的鳥兒,都靜靜趴窩在街邊的車位上。三三兩兩散步鍛煉的人出沒在行道樹下,影影綽綽。遠望,星空深邃,一切都靜得出奇。小高層上幾處亮光相繼熄滅,主人睡了,小縣城也睡了。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