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萬通社區成立于2019年11月,由3個居民小區組成,轄3313戶,1.3萬余人,是臨沂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所在地。前些年,這3個小區管理缺失、秩序混亂,成為全區的“老大難”問題。究其原因,一是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力,一段時期內,社區黨組織架構不健全,人員力量不充足,引領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和服務“力不從心”;二是治理矛盾多發,物業公司與業主矛盾問題頻發、更換頻繁,社區長期存在“三多三亂三難”(問題多、投訴多、矛盾多,環境亂、秩序亂、人心亂,停車難、繳費難、管理難)問題,不管是創城創衛還是社會治理,都面臨重重困難;三是社區文化認同感的缺失。
長期存在的治理矛盾,導致萬通社區居民“破頑疾、改舊貌”的信心與意識消失殆盡,嚴重影響社區居民的凝聚力。為有效破解治理頑疾,羅莊區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建強組織體系,推動服務下沉、延伸治理、凝聚資源,著力提升小區治理能力、服務能力,實現了萬通社區“由亂到治”的華麗蝶變。
筑牢基礎 組織引領
黨建全方位覆蓋社區治理
織密“紅網格”。羅莊區萬通社區共劃分網格黨支部4個、樓宇微網格12個,推選了54個黨員中心戶;街道下沉4名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區級招考4名專職社工到社區工作,完善了“四級網格長+黨建指導員+專職網格員”的黨建網格化服務體系。同時,萬通社區組建了社區居委會、小區業委會,成立物業公司黨支部,打造“紅色物業管家”。
配強“生力軍”。羅莊區委選派2名機關干部分別擔任萬通社區黨總支書記、“紅領書記”,配齊配強黨組織班子;組織154名居住在社區的黨員開展“亮身份、亮責任、亮承諾”的“三亮”行動,實現每條街都有黨員擔任街長,每棟樓都有黨員中心戶,街長、黨員中心戶走出家門,亮出身份,作出表率。萬通社區先后組織黨員開展了“四清”摸底、入戶簽字等工作,全面掌握了社情動態、熱點難點、矛盾源點,建立了“一樓一檔、一戶一表”,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臨沂市羅莊區萬通社區改造前后對比圖。
建強“主陣地”。萬通社區堅持環境整治和陣地建設兩手抓,爭取資金200多萬元,把小區1萬多平方米的荒地改造成居民休閑公園,并采取“定制小木屋”的形式,設置“1站5廳”6個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把服務搬到居民房前樓下。
綜合施策 服務引領
治理觸角伸到群眾家門口
真正走進居民家里。萬通社區開展“敲門行動”和“四清”摸底等工作,先后開展5輪“走萬家、訪萬民”活動,社區“兩委”一班人上門走訪群眾1.1萬余戶,接待群眾420余人次;通過開展問卷調查、思想大討論等系列活動,凝聚了社區居民“破頑疾、改舊貌、強治理”的共識,實現了“一樓一檔、一戶一表”,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公信力。
實事辦在居民身邊。萬通社區梳理確定十大民生實事,其中動用維修基金215萬元,解決了“十年困擾、業主寒心”的房屋漏水問題;推進市場化運作,解決了“亂停亂放、堵塞通道”的小區停車問題;實施道路更新行動,協調籌集資金,解決了“路面破損、刮擦不斷”的道路通行問題,有效疏通了社區治理的毛細血管,實現了“路暢心暢、路通萬通”。
臨沂市羅莊區萬通社區開展便民服務活動。
服務融進居民心中。萬通社區設立“全科窗口”,實現“便民事項代辦、社情民意代言、服務需求代理、困難問題代訪”;充分調動轄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的積極性,以需求為導向,按民意“量體裁衣”,每月制定服務“菜單”,精準謀劃“固定說事日”、“萬通讀書會”等系列活動,黨員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凝聚合力 機制引領
多元共治攻堅化解“老大難”
健全議事機制。萬通社區針對業主、物業矛盾突出問題,建立“紅色議事會”“固定說事日”等制度。“紅色議事會”每周至少召開1次,黨總支牽頭召集業委會、物業負責人和部分居民代表協商議事,先后召開議事會42次,解決問題64個;“固定說事日”每月7日召開,邀請黨員和居民代表說事議事,提出意見建議。實施兩項制度后,萬通社區居民的“12345”熱線投訴率下降了90%,小區物業繳費率由26%提升至90%。
拓寬治理渠道。萬通社區健全社區“大黨委”制度,吸納轄區駐地單位、“雙報到”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羅莊區委政法委等3家“雙報到”單位協調資金20余萬元,更換小區監控系統、太陽能路燈68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3家駐地單位主動參與社區治理,處理治安案件3起,開展秩序聯合整治10余次。
豐富治理元素。萬通社區加強公益慈善、糾紛調解、鄰里互助等各類專業性社會組織的引進培育,先后引進5個、自行孵化7個專業化社會組織;發揮在職黨員、居民代表等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成立黨員先鋒、文明新風、退役軍人等志愿者隊伍,注冊志愿者達80余人;定期開展“微心愿”認領,組織幫困解難、醫保咨詢等志愿服務活動20余次,進一步豐富了社區的服務供給,提升了社區治理服務水平。
文化浸潤 觀念引領
全民參與共建和諧新家園
社區文化培育拉動。萬通社區打造“萬民心相通、鄰里共和諧”文化品牌,首創“納涼會”和“涼亭黨課”,舉辦萬通大集、棋牌大賽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將黨建文化融入社區文化中,黨建工作更有溫度和活力,群眾更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師三官”上崗推動。萬通社區邀請“三師三官”進社區,轄區內教師、醫師、律師及法官、警官、檢察官定期走進社區開展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黨史、講知識、講家風15場次,引導居民依法依規解決矛盾,提升居民文明素質。
臨沂市羅莊區萬通社區環保小衛士宣傳倡導參與美麗環境維護。
道德評選典型帶動。萬通社區開展“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好商家”評選等特色活動,引導居民孝敬老人、愛護子女、規范經營,加強居民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教育,樹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營造文明和諧的濃厚氛圍。
經驗與啟示
以人為本固根基
老舊小區煥新顏
老舊小區治理,要強化黨建引領,讓黨的組織體系深植群眾中。老舊小區往往是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的“薄弱點”“空白點”。羅莊區萬通社區通過推動老舊小區建強黨組織,選派優秀干部擔任“紅領書記”,把黨組織“釘”在網格,把服務陣地搬到居民身邊,讓黨組織成為居民的“定盤星”,讓黨員成為社區治理的“先鋒軍”,推動老舊小區由亂到治。
老舊小區改造,要回應群眾訴求,靠民呼必應贏得民心向黨。老舊小區環境設施差、遺留問題多,群眾對改善優化服務的愿望更為強烈。萬通社區先從解決房屋漏水、停車難等居民的心頭痛點、堵點入手,辦好了一批民生實事好事,贏得了居民群眾的高度認可,為后續治理的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開展“五小”進社區活動,創新“民情隨呼、即時響應”服務品牌,提升了社區服務質量和效率,贏得了廣大居民的支持與認可。
老舊小區凝魂,要培育社區文化,讓治理更有溫度和活力。改造老舊小區,不僅要改善硬設施,還要“內外兼修”,注重加強小區文化建設和人文關懷。萬通社區對外引入各類社會組織,對內孵化草根組織,通過舉辦萬通大集、“納涼會”、“涼亭黨課”等一系列活動,培育了“萬民心相通、鄰里共和諧”的社區文化,把昔日鄰里糾紛不斷的問題小區變成了溫暖大家庭,為老舊小區提供了一條有溫度、有活力的治理路徑。
老舊小區聚能,要整合政策資源,夯實社區治理的工作基礎。老舊小區治理,離不開大量資金投入,少不了多方共同參與。萬通社區建立黨組織統籌、條塊協作、各部門齊抓共管工作機制,通過成立專項基金、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先后有94個部門單位參與共建,整合財政資金1700余萬元,群眾自籌資金500余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保障了治理任務的落地落實,促使各方資源同頻共振、共同促進,構筑起了全方位、全體系、全要素的小區治理保障體系。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