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五號線四節編組列車的車身上有紅、橙、黃色的裝飾條紋,因此被市民們親切地稱為“番茄炒蛋”列車。我從網絡上得知,在軌道交通二十三號線建成之后,“番茄炒蛋”有可能會被更新迭代。為了抓住機會再體驗一次“番茄炒蛋”,我決定再次乘坐這趟列車。伴隨著周末下午的陽光,我來到了東川路地鐵站,準備去往閔行開發區方向。
我懷著期待的心情走上了站臺,隨著哐哧哐哧的響聲,一列“番茄炒蛋”緩緩駛入車站。走進車廂,一眼瞧去,還是童年時代熟悉的暖黃色燈光和藍色座椅。寬敞的車廂乘客不多,我選好了喜歡的座位坐下,列車已經緩緩駛出車站。我非常喜歡這條路線,因為它全程在高架上,可以在車廂里觀賞外面的風景。向窗外望去,路邊的綠樹挺拔地矗立在軌道兩側,列車仿佛行駛在茂密的森林中。有時候,往反方向行駛的列車呼嘯而過,遠處的高樓被疾駛的列車拋在了身后。在乘客稀少的“番茄炒蛋”里擁有靜謐的小空間,感受著疾馳的樂趣和城市的美麗,真是令人身心舒暢。在甜美的報站聲中,列車不知不覺地來到了終點。
在終點站閔行開發區站,熟悉的場景把我拉到了小時候美好的回憶里。那時,我還不知道地鐵可以調頭,也不知道為什么在同一條線路中有那么多列車行駛。之后媽媽常帶我乘坐這條線路,并在終點站陪我觀看地鐵調頭。后來,我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列車先通過道岔來到另一個方向的軌道,隨后原來的車尾作為車頭,坐在原車尾的司機繼續控制列車往反方向行駛。小時候,我身高還很矮,坐地鐵不需要買票,每次都和媽媽用同一張車票坐車。我有時還會因為車廂里沒有空閑的座位而鬧情緒。當車廂廣播說“請把愛心專座留給有需要的乘客”時,常有熱心乘客給我讓座。現在,我已經差不多和媽媽一樣高了,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公交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時,我也時常給年幼的弟弟妹妹們讓座。
時代在變遷,城市在發展。這列承載著我童年回憶的“番茄炒蛋”或許會被嶄新的二十三號線替代。這條四節編組列車的行使路線或許會更加充滿科技感,并再次成為市民們喜愛的路線。而我,也會跟隨著城市發展的腳步,慢慢成長。
作者簡介:孟芊丞,13歲,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七9班學生,火車愛好者。喜愛架子鼓和乒乓球,熱愛旅行,期待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探索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早日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