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教師從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各方面的影響下,教師的職業又變得舉足輕重。育人是一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在平凡的工作中,我們每每有歡喜,有憂傷,甚至憤怒。回頭看看,自己的教育歷程中還有一些惶恐……
美國哲學家威廉·杰姆斯曾經說過:“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賞識。而且,隨著閱歷的增加,這種‘渴望’會變的更加需要。”作為小學生更是如此。在教育他們時,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以給他們最大的幫助。但有時候我們被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蒙蔽了雙眼,看到的都是缺點,對他們左也是挑剔,右也是挑剔,少了關心和呵護。
我班有一個叫王子涵的孩子,皮膚白白的,一臉的天真可愛,如果不談到他的學習,一定是個乖孩子。剛入學的時候他的表現就有點糟糕。他在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經常走神,還搞小動作,不按時、按質完成作業,是個比較貪玩好耍的學生。對于他的錯誤,有時我會對他發脾氣。事后我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我嘗試改變以前的教育方法,課堂上,我總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然后再加以表揚,給予鼓勵。課外我利用早午的空閑時間走到他身邊給他講課,有時候摸摸他的頭,消除他對老師的恐懼;還鼓勵他要多大膽地讀,錯了沒關系;讓班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幫助他。就這樣,最近我發現這孩子慢慢地轉變了,第一次他上課主動地舉手了,作業較以前認真了,學習上他變得主動了。我想只要堅持下去,他一定會進步的。
他的變化讓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班級像他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一味的簡單粗暴,只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使他對自己,對老師產生負面的觀點,認為自己怎樣努力也不會得到老師的認可,從而自暴自棄。回想過去,我們在“嚴是愛,松是害”的高標準下,不知不覺中可能傷害了學生,我不禁很惶恐。今天我很感謝他,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的學生,也重新認識了自己。做教師要學會用心、用愛去澆灌自己的學生,充分表揚和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潛能。
我們教育的職責就是引導學生發揮潛能。學生成長的路上,有了周圍的人不斷“加油”聲的鼓勵,他就會在跌倒后,勇敢的、充滿信心的站起來,繼續向前拼搏。(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四所樓鎮第二初級中學 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