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暖暖地照著,稻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風中泛起層層金浪。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頭,那飽滿的稻谷好似要漲破一般,每一粒都閃耀著太陽賦予的璀璨金色光輝,它們是農民們辛勤勞作的結晶,承載著無數的汗水與期待。
圖為:藍山縣土市鎮稻田豐收的場景
豐收的困擾
然而,豐收的樂章中也夾雜著煩惱的音符。“誰來幫幫我呀,水稻收割在即,可收回來的稻谷沒地方曬,我這100多畝豐收的稻谷怕是要全壞了!”李海生眉頭緊鎖,滿臉焦急,眼神中滿是無助。
在這水稻豐收的季節,藍山縣土市鎮新村外來種糧戶李海生,本該沉浸在一年收成穩定的喜悅中,卻被“曬谷難”這一幸福的煩惱所困擾。
今年,氣溫適宜,雨水充沛,村里的晚稻都迎來了大豐收。晴好天氣里,各家各戶的庭院都被稻谷鋪滿,而作為外來人的李海生,既缺乏足夠的曬谷場地,又對當地情況不甚熟悉,這稻谷曬干的問題成了橫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
幸運的是,藍山縣土市煙葉生產收購站站長歐寧飛得知此事后,迅速想到了應對之策。
烤房巧變身
土市鎮當地農民長期保持著“煙稻輪作”的習慣,這種模式形成了“糧煙協同”的良性循環。時至11月,烤煙采摘烘烤工作早已完成,村里有大量烤房閑置著。歐站長尋思著,如果能把這些“烤煙房”改造成“烤谷房”,村民們“曬谷難”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可想法雖好,怎么改造烤煙房卻是一道難題。歐站長找到李海生,兩人圍繞這個問題討論了一整天,終于琢磨出一個解決方案。要是直接把稻谷倒進烤煙房,由于底部不通氣,烘烤效率會很低,稻谷很難干透,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他們決定把家里閑置的竹排拿出來,搭建一個臨時的架子,再在上面鋪上一層麻片,這樣一來,簡易的“烤谷房”就大功告成了。烘烤的時候,只需將稻谷平鋪在麻片上就行。
圖為:李海生烘烤稻谷改建的烤房
控溫保豐收
可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烤煙房搭建好了,但稻谷該怎么烤呢?
溫度高了,稻谷容易烤焦損壞;溫度低了,烘烤效率低下,耗時漫長不說,成本也會增加。為此,歐站長馬不停蹄地找到了藍山縣農業局的專家,詳細詢問稻谷烘烤的溫度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經過專家的指導,最終確定將溫度控制在38-40℃,既保證稻谷品質不受損害,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烘烤效率。
“再也不用擔心稻谷水分多會霉變了。這改建后的烤谷房可真厲害,一次性就能烤7噸稻谷,而且電費大概只要80元,燃料費用大概400元,比起稻谷烘烤工場的價格,每烤一次就能節約成本600元呢。”李海生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那笑容里滿是欣慰與輕松。
圖為:村民正在用烤房烘烤茶油籽
創新引效仿
周圍的種植大戶看到這種新方法帶來的效益后,紛紛效仿起來。
村民李偉財高興地說:“以前收割稻谷可麻煩了,得專門挑晴天,到處找曬谷的場地,還得雇人幫忙曬,而且還得一直擔心會不會突然下雨。現在可好了,用烤煙房烤稻谷,只要把稻谷倒進烤煙房里,利用自控儀系統,一鍵式烘烤,全程都不用人盯著,烤完了直接裝袋。這可真是太方便了,既節約了場地,又省了勞力和財力,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了,真是一舉多得啊!”
周圍種茶油樹的村民看到這一實效后,也從中受到了啟發。他們心想:烤煙房既然能改造成烤谷房,那肯定也能改造成烤茶籽房啊。這樣一來,曬茶籽的時候就不用再擔心天氣變化了,采摘完茶籽后,直接送進“烤茶籽房”,省事又省力。
群眾之事,無論大小,都重如泰山。今年,永州藍山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站點為單位,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積極引導群眾利用閑置烤房200余座,成功幫助他們解決了曬稻谷的難題,為群眾節約成本達12萬余元。
未來,藍山縣局將繼續秉持以民為本的理念,持續關注群眾的需求,積極挖掘和利用現有資源,不斷拓展更多服務領域,讓創新之光如同璀璨星辰,照亮農業生產的每一個角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讓鄉村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穩。(李虎)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