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術館和東莞人的“距離”更近了。
在莞城,嶺南美術館以一場“海派繁花”展迎接新年,“南方+東莞巴士美術館”駛向大街小巷,成為熱門打卡點;在萬江,銳空間里藝術藏品與家具相遇,雙展聯動詮釋制造美學;在東城,棠美術館成為“一座城和兩億人的在場證明”的生動注腳……美術館里花樣百出,讓逛美術館成了市民的日常選擇。
時間來到2022年,為深入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東莞美術館聯盟成立。兩年來,各成員單位不斷建設和發展自身,對聯盟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顯著增強,聯盟逐步發展壯大。截至目前,東莞美術館聯盟已發展至34個成員單位,美術館在東莞,已然連點成圈。
今年年初,東莞美術館聯盟提出念好“聯”“育”“美”三字經;年底,在“聯”“育”“美”中回顧今年工作——在“聯”字上抱得更緊、走得更遠;在“育”字上更好地發揮公共職能;將“美”字延伸至產業、城市。
“聯”:資源共享、抱得更緊
東莞美術館聯盟成立之初,就將多館聯動、優勢互補作為重要目標。今年,通過共建共享,實現了資源的高效流動,共同推動了“育美東莞”品牌的打造,無論從展覽還是活動來看,都“聯”得更緊。
2024年,美術館聯盟聯動辦展,質量更高、形式更多樣。日前,共生共融——2024年東莞美術館聯盟當代藝術季在野美術館以“山海?疊變——當代雕塑與水墨藝術展”的盛大開幕為序,順利啟動。“我在!一座城和兩億人的在場證明”當代藝術展在東莞棠美術館順利開展,將藝術季氛圍推向更高點。展覽還推出“尋找2億分之一——《東莞東》邀您故地重游”特別策劃回顧展,以“當代藝術+寫實記錄”兩種視角創新講述“友善東莞”城市故事,傳播東莞城市精神。
11月底,“越界!——當代藝術展”在嶺南美術館開幕,展覽作為“共生共融——2024東莞美術館聯盟當代藝術季”的重點展覽,匯聚繪畫、雕塑、影像與數字藝術等多種形式,邀請了23位著名當代藝術家共計展出近百件作品以探討個人、社會、文化與歷史交錯中的重要議題,深入挖掘廣東作為當代藝術先鋒陣地的無限可能。
藝術季期間,“塑說匠心”五人聯展、“原點——東莞當代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在東莞文藝空間舉辦,豐富了東莞美術館聯盟本年度當代藝術季的內涵,展現了匠心獨運與青年藝術的活力,對推廣東莞當代藝術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在聯合辦活動方面,則輻射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今年“五一”和國慶假期,東莞美術館聯盟策劃觀展闖關打卡集印章活動,精心打造“東莞美術館聯盟限定版環游護照”,邀請市民攜帶護照“進館來”打卡集章,探尋東莞的藝術印跡,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參與,不久前,東莞美術館聯盟評選出11位“探館達人”,并邀請他們沉浸式打卡美術館之夜。
暑期,為了讓“小候鳥”過一個“藝術的夏天”,東莞美術館聯盟整合各館藝術資源為全市青少年帶來“‘暑來寶’——‘愛上美術館’”暑期藝術奇妙之旅。與此同時,各館暑期精心籌備以青少年藝術需求為導向的“美術館之夜”活動,更是彰顯了聯盟整體高質服務能力和水平。
此外,東莞美術館聯盟以藝術賦能“百千萬工程”,持續深挖“十百千萬繪美東莞藝術行動”文化內涵,依托各鄉鎮文化特色,整合各方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展覽及相關藝術活動,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到東莞可園、萬江滘聯社區、虎門威遠炮臺等地進行寫生創作,助力各鄉鎮通過藝術的方式講好“東莞故事”。
聯合辦展、共建活動,讓資源在美術館之間流動,也讓市民游客從一個館奔赴多個館,繪就“美美與共”的畫卷。
“育”:遍地開花、各具特色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眾美育職能是美術館的重要功能之一。過去一年,東莞美術館聯盟讓美育活動方面遍地開花,且各具特色。
年初,嶺南美術館在南方+客戶端開設“嶺南藝課”欄目,擴大美育工作陣營,線上、線下聯動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豐富的課程內容與選擇,多渠道、全方位為市民帶來沉浸式藝術享受。在開年大展“百川匯海 滬粵互鑒——海派繪畫與嶺南繪畫名家作品聯展”展出期間,嶺南美術館邀請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員陶喻之線上講解,讓更多藝術愛好者可以打破時空限制,更加便捷了解到本次展覽亮點。
7月,“嶺南藝象——新時代美術創作作品展”登陸嶺南美術館,這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與地級市合辦的首個省級綜合性美術展覽,也是東莞舉辦的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省級美術大展。展覽開幕后,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孫黎走進“嶺南藝課”線上欄目,講述展覽主要作品,吸引近兩萬人次云上觀看。
在名家線上授課的同時,嶺南美術館、莞城美術館、黃牛埔美術館、開明美術館等場館積極與學校聯動,讓“在美術館上美術課”成為很多學校的新選擇,開拓“學校美育”新空間。莞城美術館是全市首個推廣免費公共藝術教育的單位,多年來積極實行“館校共建”模式,影響廣泛。
“育”,不僅是蘊育,更是注重自身發展的培育。2024年,為提升東莞美術館聯盟整體業務水平,提高展覽和活動策劃能力,加強高品質文化服務,東莞美術館聯盟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共開展8場培訓,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其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美”:延伸邊界、浸潤城市
城市的美,從何而來?它在江湖山海中,也在文化場館里。一座座美術館,延伸了藝術的邊界,讓城市向美而行。
今年5月,東莞美術館聯盟在學習交流培訓中探討了以“制造美學”為主要內容的東莞當代藝術的建立,并邀請廣東省內外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制造業中的審美,是增加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中國博物館協會美術館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美術館原黨委書記錢林祥提到。
8月,“有一種制造美學叫東莞——《南方日報·東莞觀察》創刊20周年融媒作品展”在嶺南美術館開展。展覽共選取二十年來《南方日報·東莞觀察》120件代表性版面、100件融媒產品、60件攝影作品進行展出。
展覽回顧了過去二十年,東莞經歷了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高地”的蝶變轉身,制造業加速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并重轉變,潮流文化、體育文化等八大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為“制造美學”注入了深邃內涵和想象空間,為媒體提供了創作源泉與廣闊舞臺。
8月18日晚,銳空間更是舉辦了一場當代藝術和設計美學夢幻聯動的主題活動——“夢幻·覺醒”青年藝術家版畫作品展開幕式暨RECASA家居品牌&東莞達人室內設計網15周年年會“設計師之夜”。資深藝術經紀人、藝術教育工作者、青年藝術家、藝術贊助人和藝術愛好者等齊聚一堂,聚焦于“當代藝術賦能城市發展”“有一種制造美學,叫東莞”暢所欲言。
10月,在嶺上美術館舉辦的“文藝矩陣 大象無形”當代藝術精品邀請展落下帷幕,展覽共展出全國近70名藝術家180多件藝術作品。參展作品各種藝術形式、風格、流派并存,融合了水彩、油畫、版畫、綜合材料以及雕塑、裝置藝術、創意家居等。
可以看出,以藝術賦能制造業,是東莞美術館聯盟今年以來的目標之一。除產業外,藝術之美也向城市延伸。
1月底,嶺南美術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東莞巴士攜手打造的“南方+東莞巴士美術館”正式發車,“巴士美術館”以嶺南美術館迎春大展百川匯海 滬粵互鑒——海派繪畫與嶺南繪畫名家作品聯展為設計靈感,以展覽三個篇章打造出三種限定“皮膚”。
“巴士美術館”由15路改造而來,從可園出發,途徑人民公園、青少年宮、市科技館等,到達南城車站北,共17站。行駛在街頭的“巴士美術館”,被稱為東莞街頭的“顯眼包”,也是一次美術館的跨界嘗試。
藝術之美在跨界中得以延伸,2024年的東莞美術館聯盟“朋友圈”更大,輻射范圍更廣、資源流動更靈活,既是城市美的來源,也是城市美的支撐。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