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電工賽項)上,來自湖南中煙長沙卷煙廠的參賽選手廖偉勝憑借出色的表現,榮獲銅獎。這位來自制絲車間的儲備技術員,用他的汗水和智慧,在職業技能的舞臺上綻放了耀眼的光芒。
走進長沙卷煙廠的制絲車間,機器的轟鳴聲和員工的忙碌身影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畫面。在這里,廖偉勝已經度過了他職業生涯中的8個春秋。從初識設備的懵懂稚嫩,到如今的技藝精湛,他的每一步都凝聚著對技術的熱愛和追求。
圖為廖偉勝正在檢修設備(周磊/攝)
“設備就是我的良師益友。”每當有人向他請教學習方法時,他總把這句口頭禪掛在嘴邊。“葉片紙箱回收線故障,需要電工支援!”急促的呼叫聲從內線電話中傳來,電話那頭,故障燈亮起,操作工們在生產現場焦急等待。和同事們一起小跑而來的廖偉勝了解故障現象,發現推板移動過程中高速計數模塊指示燈顯示異常,他分析是電機軸編碼器故障導致紙箱回收折疊機停止工作。
“更換編碼器耗時太長,因此我只能臨時修改程序,采用極限位置和中間位置的光電管、接近開關等硬開關節點代替編碼器的功能,實現精確定位。”廖偉勝一邊擦著頭上的汗珠說道,“這種情況我也是頭一回遇見,在維修過程中又學習到了一種新方法。”
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廖偉勝對于上位機系統的運行維護有著“先天優勢”,因此,剛入職的他在車間網絡組負責工控系統與中控網絡的維護、改進等工作。一次設備改造項目中,他發現工廠對全面掌握底層技術和上位系統的專業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便開始苦學電氣設備知識、自動控制理論、PLC程序等知識,并在HXD電控設備改造、葉片切片機出口堵料問題的整改課題、開包線自動剪帶機改造等十幾個項目中深耕不輟。于細微處求知,在磨礪中成長,將個人能力的提升轉化為推動企業智能制造建設的實際成果。
“苦練是我的秘密武器。”聊起那段備賽的經歷,廖偉勝總是滿懷感慨。早晨的露水晶瑩剔透,喚醒了沉睡的夢。天剛亮,廖偉勝和廠里其他幾位參賽選手早早地在田徑場上集合。“《工業電氣設備配線調試》比賽模塊需要長時間配線,缺乏體力在比賽后段效率將大幅降低。”經過廠內的選拔比賽,廖偉勝總結出了這個經驗,并號召其他選手一同參與。
體能訓練只是眾多訓練里的一項,選手們的日常訓練嚴格按照計劃開展。上午的訓練基本上在電腦屏幕前度過,他們收集往年考試真題,不斷練習提升編程能力,發掘快速解題方法。吃過午飯,在導師的帶領下學習工廠電氣設備原理,對上百個電力電子元器件的作用深入剖析,之后在訓練平臺上對幾種常見的電機接線圖的裝配流程反復練習,晚上還要利用休息時間復習理論考試……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賽前集訓持續了整整兩個月時間,廖偉勝爭分奪秒,只爭朝夕,過程中既培養了理論基礎又提升了實操水平。通過集訓,廖偉勝將超過二十余種電機常用功能的接線方式熟記于心,在訓練中做到快速閱讀圖紙后僅憑“肌肉記憶”便能完成線路裝配,同時系統學習了電氣設備原理和工業控制系統程序。
“廖偉勝是我的訓練伙伴,他在訓練《工廠電氣設備故障檢修》模塊時摸索出的‘二分法’幫助我快速判斷故障原因。”廖偉勝的好友,制絲車間儲備技術員羅貝爾,同時也是廠內選拔出的競賽選手說。
“從容是我的制勝法寶。”頒獎典禮上,手捧獎牌的廖偉勝微笑著說道。與獲獎時的歡欣鼓舞不同,比賽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在實操比賽第一個模塊《工業控制系統》中,由于沒能及時排查出造成PLC提示“通訊故障”的原因,導致他在規定時間內未能編寫出完整程序,造成幾個特定功能的缺失。
“來都來了,我要把最好的表現留在賽場。”他這樣安慰自己。之后的幾個模塊,廖偉勝開啟了“追分模式”。《工業電氣設備配線調試》模塊中,得益于“千錘百煉”出的肌肉記憶,他得到了個人賽季最佳成績;《工廠電氣設備故障檢修》模塊中,他憑借對于圖紙的精準分析,交出一份圓滿答卷……最終經過不懈努力,成功獲獎。
“廖偉勝有一顆‘大心臟’,在關鍵時刻總有著出色發揮。”制絲車間副主任兼長沙卷煙廠“振興杯”教練胡煒評價時說。代表企業奮勇爭金是他剛入職的夢想,而他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定追逐著。湖南中煙電氣技術職業技能競賽中,他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自信,獲得制絲動力組第二名的好成績。長沙市“十行狀元、百優工匠”網絡信息安全競賽上,廖偉勝與隊友憑借扎實的網絡知識功底,以優秀的成績獲得第三名,廖偉勝也因此榮獲長沙市“百優工匠”稱號……
帶著專注的品質、刻苦的意志、從容的特質,廖偉勝在長煙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這片廣袤星空下,將通往夢想的基石一塊塊打磨,構筑企業實現先進制造的美好愿景。(張浥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