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廣袤大地上,鐵路宛如鋼鐵巨龍,呼嘯穿梭,不僅托舉著區域經濟騰飛的厚望,更搭載著萬千國人奔赴生活與夢想的彼岸。步入信息洪流奔涌的網絡時代,屏幕這端的每一位網民,都手握一份無形卻沉甸甸的責任——做鐵路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與傳播者,為鐵路事業添磚加瓦。
做鐵路輝煌成就的“擴音器”。回溯往昔,1865 年第一條 500 米展示鐵路蹣跚出世,彼時技術青澀、條件簡陋;再看今朝,高鐵如銀練織錦,縱橫交錯,貫穿大江南北。年底前滬蘇湖高鐵風馳電掣投入運營,合武高鐵安徽段正緊鑼密鼓的建設中,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建設正酣,樁樁件件皆是我國鐵路高歌猛進的有力注腳。身為網民,我們坐擁網絡平臺這一“超級話筒”,可用筆端的細膩文字、鏡頭里的震撼畫面,讓更多人了解鐵路建設者在艱苦環境中不畏艱難的精神,感受中國鐵路技術從蹣跚起步到步履維艱再奮發圖強的豪邁歷程,從而激發全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做鐵路特色文化的“守藝人”。鐵路,絕非冰冷的鋼鐵與枕木,其間蘊藏的文化寶藏熠熠生輝。綠皮火車的復古風格、動車組列車的現代設計、每座火車站的獨特建筑風格、每一段鐵路背后的歷史故事,都是鐵路文化的瑰寶。借助網絡傳播之力,鐵路科技創新成果不再“養在深閨”——智能復興號的人性化設計、高效出行體驗能瞬間“出圈”;鐵路職工節假日舍小家為大家的暖心事跡,也能引發大眾共鳴,收獲理解與敬意。這般傳播,讓鐵路超脫出行工具的范疇,化作情感維系、文化傳承的紐帶,在網絡空間編織溫情網絡。
做鐵路網絡空間的“守護者”。網絡世界信息繁雜,不乏一些關于鐵路的惡意詆毀、虛假謠言。所以身為有擔當的鐵路好網民,必須時刻筑牢思想“防火墻”,保持理性與睿智,不被不實信息的“迷障”亂了分寸。當毫無根據的謠言、蓄意編造的虛假消息冒頭時,要化身網絡“辟謠先鋒”,憑借可靠資訊、確鑿證據,第一時間站出來澄清事實、撥云見日。主動舉報不良信息,攜手平臺、監管部門一同凈化網絡環境,用實際行動捍衛鐵路的聲譽,讓網絡空間成為鐵路發展的“助推器”,而非“絆腳石”。
網絡時代賦予我們發聲機會,讓我們行動起來,爭當鐵路好網民,指尖輕點間匯聚點滴微光,照亮鐵路前行之路,為社會文明進步注入強勁的“鐵”動力。(金露潔 劉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