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投放點,守住的是居民身邊的文明底線,打造的是城市美麗的風景線。因地制宜設置不同類型的分類投放點,努力為轄區居民創建便利、舒適、美觀的投放環境,將原本具有鄰避效應的設施打造成隨處可見、群眾點贊的“風景點”——在創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過程中,廈門以強化基層治理為抓手,不斷優化垃圾投放點建設,涌現出一批美觀且實用的投放點。日前,廈門市“最美垃圾分類投放點”評選落下帷幕,最終評選出30個“最美垃圾投放點”。
實力與顏值兼具
持續擴大垃圾分類影響力
廈門從2016年8月開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中心城區,到高山農村;從機關事業單位,到企業工廠;從醫院學校,到酒店商場……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全面推行,在如今的廈門,隨手做好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大部分市民的生活習慣。
在思明區嘉蓮街道英皇湖畔花園小區,圍繞分類氛圍、設施配備、周邊環境、督導實效等項目,考評員依次對標進行檢查:現場設有醒目的《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摘要;花壇中立著“垃圾分分類家園更美麗”標語牌;投放點設置在居民樓下,干凈整潔;外觀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并配備遮陽遮雨棚、照明設備、洗手池、視頻監控等設施;小區開展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設有非督導時段巡查機制,日常工作記錄臺賬比較細致。通過開桶檢查分類情況,以及抽查提問督導員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考評員還進一步考察了小區居民對投放點創建的知曉率、提升環境效果的滿意率等。
按照評審標準,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候選點位進行實地測評、總評驗收,并通過網絡投票,發動居民為“最美垃圾分類投放點”點贊。經過多環節篩選后,全市共有50個投放點進入線上展示、居民點贊階段。最終評選出來的30個“最美垃圾分類投放點”個個顏值與實力兼具:配套“垃圾分類科普趣園”,群惠小學前的釋仔街投放點位有力推動“家校社”聯動,營造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造型酷似“和諧號”動車,薛嶺新村點位融入“碳中和”理念,持續擴大垃圾分類工作影響力……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既調動物業參與投放點優化提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提高居民的參與度,擴大垃圾分類的影響力。如今,許多投放點與小區環境融為一體,不僅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讓垃圾分類成為市民身邊的“時尚”。
提煉典型經驗
強化分類意識完善分類機制
在海滄區東孚街道天竺社區,一些小區的休閑活動區域迎來了垃圾分類主題改造。天竺花園小區里,一面垃圾分類主題翻轉墻設在小區的醒目位置,居民通過翻轉牌面,一問一答之間完成垃圾分類知識的科普,翻轉后就可以查看正確答案。在小區里的一棵大樹下,“分類年輪”彩繪標示出不同種類垃圾自然降解所需要的時間。“比如,煙頭降解需要兩年,塑料瓶降解需要五百年,玻璃瓶降解需要一兩百萬年的時間等。”天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人員高佛英介紹到,每次有人來到樹下休憩,就可以通過地上的圖標,進一步認識生活垃圾。
在天竺花園小區的另一處醒目位置,矗立著垃圾分類“示范戶”宣傳欄,10張居民投放垃圾的照片定格下這些“社區正能量”,投放準確、積極配合的10戶家庭,也被列為“十佳十戶”進行表彰。在天竺社區,督導員每日對居民分類情況進行記錄,對投放正確、積極配合的居民給予肯定,對錯誤的行為予以勸導,并根據投放情況每月選出10戶垃圾分類“示范戶”。這樣的“示范戶”激勵制度,不僅增強了垃圾分類宣傳的互動性與持續性,促使更多居民親身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居民的主動分類意識也進一步加強,有效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和正確實踐操作能力,增加了居民的榮譽感和參與感。
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根本。在過去的一年中,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樣板片區不斷強化群眾分類意識、完善分類機制,在示范典型的帶動效應下,垃圾分類日漸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為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夯實基礎。為加快高素質高顏值廈門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今年,以社區或自然村為單位,島外各街鎮開展樣板片區創建,促使群眾將垃圾分類觀念銘記于心、落實于行。
通過繼續創建生活垃圾分類樣板片區,提煉典型經驗,不斷打造垃圾分類“廈門樣板”,改善垃圾分類投放環境。以樣板片區創建為抓手,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增強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工作質效,也成為廈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的有力前提。(AD)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