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首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分享了敦煌研究院用科技手段保護文物、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歷,并希望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將文物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蘇伯民介紹,敦煌研究院目前致力于石窟的保護、研究、弘揚等各項工作。“在保護方面,我們聚焦古代壁畫、土遺址、數字化等方面的關鍵問題,積極申請承擔了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甘肅省政府已經批準建立‘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的科技平臺,以此為基礎,我們正在申請設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蘇伯民說,“希望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將文物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蘇伯民表示,敦煌研究院積極運用各種新的技術,實現了莫高窟智慧導覽和“窟內文物窟外看”的參觀模式。同時,還運用云展覽、融媒體傳播等多種傳播方式,不斷創新敦煌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弘揚模式。在研究方面,敦煌研究院正積極籌備啟動敦煌文化價值體系和敦煌與絲綢之路系列課題研究,深入發掘和研究敦煌文化和絲綢之路沿線歷史遺存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
“莫高窟見證了古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多元文明的交流薈萃,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蘇伯民表示,敦煌文化在形成過程當中所秉持的包容、借鑒、吸收的文化胸懷,體現了中華民族向往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和文化自信。“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敦煌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敦煌,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蘇伯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