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工林營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持續強化人工林經營,著力提升森林質量則是我國營林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范國強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人工林結構不合理;科學經營理念在實踐中不能得到很好落實;經營機制不完善,長期依靠國家財政資金補貼推動的森林經營組織形式帶來的結構性問題也日益突顯。
對此,他建議:要加快開展人工林經營,大力推進人工商品林集約經營。強力推進林木良種使用和推廣,建立并實行新造林優先使用良種制度,不斷提高造林良種使用率,推進混交林培育。新造林地應優先營造混交林,對現有人工純林逐漸采取森林撫育措施調整樹種結構,退化林修復采取補植改造、樹種替換等方式修復為混交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系統穩定性。
要加大森林經營力度,完善資金扶持政策。增加中央財政補貼各省森林撫育工程面積,并將補貼標準從100元/畝提高到300元/畝。盡快將集體商品林、經濟林列入財政補貼范圍,拓寬撫育經營領域和撫育規模。加大對森林經營作業道路、撫育機械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提高撫育作業施工作業質量和效率。
要建設樣板基地,加大示范引導。啟動國家森林經營樣板基地建設,選擇不同經營主體、不同森林類型、不同培育目標,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建成國家樣板基地,全方位示范帶動全國的森林撫育經營工作。同時,廣泛宣傳示范樣板基地成效,形成全社會支持、參與森林撫育經營的良好氛圍。
要提高撫育質量,提升撫育檔次。撫育作業,要優先選擇立地條件好、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目的樹種豐富、有培育前途的森林;要體現因地制宜、因林施策原則。對生態公益林要重點圍繞目標樹經營,對商品林則以培育優質大徑材為目標。要調整樹種結構,促進針葉純林形成針闊混交林分,提升森林景觀質量。
要創新機制,激發森林經營活力。優化森林經營組織形式和結構,提升社會經營主體參與比重。要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并大力培育森林撫育經營專業隊伍、專業公司等市場主體,形成撫育項目設計、施工、監理三方參與的市場化運營體系。培育新型規?;洜I主體,激發社會資本參與森林經營的動力和活力,加快推進森林集約化經營。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