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各地應及時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化、法治化。在訂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時,應重點立足于維護民營經濟的公平地位,扶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天明健康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明對記者說,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市場主體可以對有關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情況進行評價。
2019年10月22日,國務院發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簡稱《條例》)。《條例》指出,國家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發展動力。
姜明認為,省級政府應積極推進全域的“一網通辦”。目前,在政務服務部分“一網通辦”是標配,也是最直接的營商環境指標。省級政府應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基礎上,盡快推動政務服務的“一網通辦”。全省統一標準,全省聯合推動,省內無縫對接。條件合適時,應實現全國統一。
姜明建議,各級媒體參與營商環境的監督,立法中增加對媒體的監督要求,尤其是省級媒體對市縣的監督。為了監督機制的公開、透明,還可以引入“好差評制”,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市場主體可以對有關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情況進行評價。具體辦法由市政務服務部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以前有人在網上開玩笑,要是能像網絡購物那樣給政府評分就好了。現在部分省市在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有了類似設計,值得全國推廣。
姜明表示,行業協會、商會的溝通、監督作用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力量。作為企業與政府的橋梁,這些社會組織對維護會員利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溝通政府、服務行業成員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除此之外,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商會依法自主發展會員,降低這類社會組織的注冊門檻,并使這些社會組織更具代表性。
有些省市的設計中,不乏簡單實惠的條款。有的省市提出“多個市場主體可以使用同一地址作為登記住所”,是個商事制度改革的積極措施。有的省市成立中小企業首貸、續貸中心,積極解決民企的貸款難問題。為保護知識產權,更大力度地減稅降費,有的省市建立統一的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臺,為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便捷的維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