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三亞中央商務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YOU TALK —自貿港 新青年 新生活”主題脫口秀活動。
武 威攝
海南省三亞市堅持把“融合”作為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重要理念,縱向貫穿市、區、村(社區)三級組織體系,橫向聯結機關、行業、新興組織等不同領域單位,運用“統”的理念和方法,建好“合”的機制和平臺,積極打造城市基層黨建和治理共同體。
以“一核+多元”為方法
推動區域黨建共聯共建共治
三亞市以城市社區為軸心,建立了大東海社區、南海社區等8個區域化“大黨委”,以“關系不隸屬、黨建來統領”的理念,吸納駐社區的機關、國企、“兩新”組織等黨組織為成員單位,把區域范圍內本不隸屬于自己管理的黨組織和黨員納入“大黨委”統管起來;通過簽訂共建協議、建立兼職委員制度和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等方式,建立上下互通、左右聯動、全面覆蓋的基層組織網絡體系,形成資源共享、共建共促、協調發展的城市基層黨建一體化工作大格局;針對新興領域黨建基礎薄弱、與社區黨建融合度不高等問題,將“候鳥”、“兩新”組織等黨組織納入社區黨委或社區“大黨委”兜底聯建共管,擴大“兩個覆蓋”;組織實施“候鳥戀紅巢”黨建工程,引導“候鳥”黨員發揮優勢,助力各項中心工作開展。
今年1月,三亞市天涯區成立全省首家“候鳥”黨委。“候鳥”黨委成立后,開展“候鳥”人才“雙進”(進學校、進社區)系列活動,通過開展愛心義診、健康知識講座、科學小課堂和“送春聯”等80余場系列活動,實現中醫、科學、書畫、法律、環保等文化知識輸入,豐富群眾生活、拓展群眾興趣,有力推動天涯區“候鳥”人才參與社會治理及服務群眾新熱潮。下一步,天涯區將引導“候鳥”黨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當先鋒、作表率,將更多“候鳥”群體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吸引更多“候鳥型”人才發揮專長特長,服務中心大局,將“候鳥”黨建的正能量轉變為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強大動力。
2020年5月,成立三亞市海棠區灣區大黨委,吸納16家單位30個基層黨組織,輻射10個高端酒店、1個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個央企、1個旅游院校、1個文娛綜合體、1個社區,匯集黨員417名。所有成員單位簽訂《海棠區灣區大黨委共建共治共享協議》,有效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的系統建設;轄區內蜈支洲島旅游區以優勢旅游資源和團隊管理“資源清單”與美麗鄉村青塘村的發展“需求清單”對接,精準定制“項目清單”,盤活村莊現有旅游資源,引入高端親子游樂IP和專業化運營管理團隊,打造出“最美青塘,親子樂園”美麗鄉村品牌;轄區內水稻國家公園以優良自然環境“資源清單”和灣坡村養殖灣坡鴨場地需要的“需求清單”對接,量身定制“項目清單”,在水稻國家公園內打造灣坡鴨養殖示范基地,聯動周邊村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0年灣坡鴨總銷售額70萬元,分紅20萬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為水稻國家公園增彩添色,實現雙贏。灣區“大黨委”突出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打破傳統條塊分割、封閉運作的工作模式,協調旅游、安監、公安、市場監管等涉旅部門力量,聯合開展灣區旅游市場安全服務保障工作,持續整治非法涉海涉旅行為,確保旅游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崖州區成立崖州中心漁港紅帆“大黨委”,推進社區、單位、行業、灣區黨建深度融合,有效實現共建共治共享;依托科技城大社區,成立保利崖州灣商圈黨建聯盟,打造與海南大學園藝學院、三亞技師學院、崖州區消防救援大隊、中建二局、保利物業三亞公司、孔子協會等9家黨組織“共建共聯”合作機制。
以“網格+網絡”為載體
筑牢高效有序基層治理體系
三亞市全面推行“直通聯辦”改革,以“片長+網格長+‘12345’熱線”管理機制為依托,深化“一張網、全覆蓋、心連心”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把支部或黨小組建在網格上、樓宇上,把綜治維穩、民生保障等各類資源整合到黨建網格上,形成“多格成網、多網合一”工作新格局,拓寬群眾和市場主體訴求反映渠道,快速解決訴求問題,進一步提升三亞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三亞市吉陽區大茅村以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標桿示范點為抓手,全面推行基層黨建網格制度從曾經的“問題村”逆襲成如今的“明星村”,開創“小網格”撬動“大治理”新局面,蹚出了一條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新路子。全村17個村小組設置17個黨建網格,實現全村綜治、民政、衛生、經濟發展等各項工作的“一網統管”,從村離任老干部、村里致富能手的黨員中選拔佼佼者擔任村黨小組長兼網格長,為無職黨員量身定崗,賦予一定職責,每名黨員聯系服務10—15戶群眾,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配備專職網格員69人,目前大茅村專兼結合的三類網格員共有305名,其中黨員網格員占41.3%;完善經費保障、網格長例會、網格工作督導等6項機制,建立“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報告—問題處理—辦理回復”黨建網格五步工作法,實現黨建網格閉環運作。一年來,大茅村黨委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重要情況37次,多次約請組織、農業農村、住建等相關職能部門深入網格中現場辦公,面對面解決致富嶺至三郎村小組2.3公里道路項目建設等群眾和企業難點問題20余項,村民滿意度持續提升。2021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天涯區推行“黨組織+網格化+信息化+聯合指揮中心”的城市網格管理治理模式,把全區45個村(社區)劃分為280個網格,由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擔任網格長,配備專職網格員。專職網格員每人每月至少走訪30戶居民收集社情民意,并通過利用“網格化管理APP”向區聯合指揮中心報單,指揮中心向具體職能部門派發工單、協調處置、督辦反饋,實現事事有回應,做到快速反應、高效解決難題堵點。天涯區金雞嶺路社區“兩委”班子成員9人,社區黨總支部下設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90人。此外,還有16個居民小組,居民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共32名,35名居民代表,共分為7個網格,每個網格一名網格長和一名網格員。該社區將黨支部建立在網格上,網格由社區黨總支部直接管理,實行網格化聯動,形成“社區—網格—(網格)黨小組”三級網絡體系,社區“兩委”和黨員骨干擔任網格長,每名黨員聯系30至40戶網格群眾,推行“多員合一、一員多能”改革,由網格長、網格員取代各類專干專員,全面發揮“眼、耳、口、腳”的作用。實現與區聯合指揮中心無縫對接,網格長網格員發現問題,能當場解決的現場協調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及時上報工單,促進轄區各類問題及時處理。同時,該社區積極協調、主動對接網格內公安、工商、食藥監、行政執法、通訊、水電氣路等承擔公共服務的部門,實現聯勤聯動解決問題。
以“場所+服務”為平臺
積極打造紅色黨建陣地聯盟
三亞市按照“15分鐘生活服務圈”要求,建立“1+10+29+N”黨群服務中心陣地體系,規劃布局全市各領域黨群服務中心。安排38個事業單位編制,設立了市、區、行業等9個黨群服務中心事業單位,形成市、區(行業)、社區(區域)三級聯動體系。目前已建成黨群服務中心76個,為區域內黨員群眾提供組團式、項目化的志愿服務,實現黨建與發展共贏。各級黨群服務中心面向轄區內所有黨組織,實行主題黨日菜單式管理服務,推出“紅色講堂”“讀書沙龍”等活動,增強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
7月20日,位于三亞豐興隆生態公園的三亞市黨群服務中心揭牌啟用,備受廣大黨員群眾關注。該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多個功能區域,有可供黨員群眾遨游書海的“流動圖書站”,有提供免費上網服務的“多媒體網絡室”,有定時播映紅色電影的“紅色影院”,還有融法律咨詢、業務辦理、機構查詢等為一體的公共法律服務站,讓人們在休閑舒適的氛圍中學習黨史,在貼心細微的服務中感受黨的溫暖,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近年來,三亞市各級黨群服務中心結合實際,打造了智聯“候鳥”“135”“520黨建”“131工作法”等黨建品牌,將惠民利民的好事實事辦到老百姓家門口。針對區直管農村(社區)扁平化管理方式,設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市級政務中心—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體系建設,將涉及110個大項、206個小項服務事項下沉到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與涉農企業開設“黨建共建智慧便民超市”,將菜籃子送到居民家門口。商圈黨群服務站開設消費扶貧專館幫助山區農戶銷售滯銷蔬果逾5萬斤,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海南省“候鳥”人才工作站,為“候鳥”人才及市民游客提供人才服務、志愿活動等平臺。天涯區在黨群服務中心備有醫藥箱、血壓測量儀、微波爐、便民傘、免費手機充電等便民惠民設施。10月19日晚7時許,市民李女士到三亞灣“黨建公園”練舞時突發心臟疾病,其同伴向三亞灣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求助,工作人員以最快速度跑到現場查看情況,并從服務中心的急救箱中拿出速效救心丸給李阿姨服下。約八分鐘后,李阿姨情況好轉。李阿姨在獲救后激動地對工作人員說,感謝黨和政府在三亞灣建設這么好的陣地,讓老百姓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如今,三亞市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已成為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也成為聯系、服務和凝聚黨員群眾的“連心橋”。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