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進入2022年,處于市場一線的眾多企業如何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基調上乘勢而上、奮勇前進?今年兩會,來自產業前沿的代表委員紛紛圍繞經濟民生話題踴躍建言。即日起,人民網推出“對話企業家·建功新時代”系列。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受訪者供圖
“良好生態是鄉村振興的財富和優勢,而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是耕地保護見實效的關鍵。”近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做客人民網《對話企業家》欄目時表示。他建議將“耕地肥沃”納入鄉村振興指標體系,提高全社會對于耕地保護的重視程度,對耕地的面積和質量問題實行綜合治理,助力鄉村振興。
激發黑土地保護責任意識 建立產業鏈質量標準體系
解決好“三農”問題一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談到如何調動各方參與耕地質量保護的積極性,助力鄉村振興,冷友斌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以先進企業為核心,打造全產業鏈模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充分享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成果;第二,實施“黑土地標志農產品”工程,提升黑土地經濟效益;第三,加快黑土地全產業鏈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并通過社會化服務機構推進技術在農戶中的應用;第四,將耕地質量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標,出臺黑土地質量、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等相關標準,建立以黑土地保護為核心的全產業鏈質量標準體系。
黑土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但經過長年開發利用,東北黑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形勢依然嚴峻。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保護黑土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未來,保護黑土地還需要加強哪些方面?冷友斌表示,首先要提高農民主體責任意識。尤其是讓農民真正認識到黑土地的價值,引導他們熱愛家鄉、熱愛土地,用自己的方法保護黑土地。其次,科學利用資源。通過挖掘可利用、可再生資源改善、保護黑土地。例如將生物垃圾、生物糞便等通過科學方式處理利用,使其轉化為增加黑土地厚度的有機肥料。
注重人才培養與研發投入 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那么,該如何加強人才保障,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冷友斌強調了“知道引才,懂得用才,學會惜才”的重要性。
他建議,第一,提前儲備人才。注重儲備技術工人、產業工人、技術員及研發人員,培養新型農業產業工人;第二,營造良好的展示平臺和機會。結合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的要求,給人才提供足夠的鍛煉機會;第三,給人才容錯、試錯的機會。
除了人才儲備,研發創新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冷友斌介紹,企業的科研能力是產品開發能力之源。從2016年到2020年,飛鶴的研發費用復合增長已經超過109%,研發人員隊伍已經擴增到三倍以上。研發內容涉及技術、應用、信息化、大數據平臺等多個方向。
“一個企業,未來能否成為世界領先,要看它的科研能力,要看其有多少領先技術、發明創造和專利。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要把科技研發作為核心動力,把培養科研人才作為重中之重,這樣才能走向百年以及更長時間。”冷友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