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保障就業放在宏觀政策優先位置,擺在“六穩”、“六保”的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去年強化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一直以來,江蘇始終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鮮明提出了“著力建設高質量就業先行區”的目標任務,前不久召開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我們會同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主動作為,及時出臺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實現了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穩中向好。2021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40.21萬人、同比增長5.6%,占全國近1/9;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達95.55%,新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4萬人,吸納97.5萬名中西部脫貧人口在蘇穩定就業,為全國就業大局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當前,面對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以及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就業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一是著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加強就業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的統籌協調,研究制定進一步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實施社保費緩繳、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培訓補貼等惠企政策,進一步開拓就業門路,調整就業結構,千方百計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以上。二是聚力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實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就業啟航計劃,開發5萬個青年就業見習崗位,募集一批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并給予一次性補助,完善畢業生就業進展報送機制,更好發揮智慧就業云平臺、就業掌上寶、高校畢業生精準招聘平臺作用,積極提供不斷線就業創業服務。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持續深化勞務協作,新建不少于50個省級精品勞務品牌,促進農民工多渠道就業。統籌做好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人、等各類群體就業,完善低收入群體精準認定、精準幫扶和精準退出機制。三是全力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持續擦亮“創響江蘇”服務品牌,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支持,健全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制度,優化富民創業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會同金融機構共設“蘇崗貸”。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提升靈活就業承載力。四是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125萬人次以上,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實訓基地。以數字經濟產業和數字化轉型企業從業人員為重點,精準開展數字技能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繼續開展就業重點群體技能培訓、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聚焦“一老一小”,會同相關部門推動養老、家政等社會緊缺急需服務業培訓提質擴容。完善新職業信息發布制度和職業標準開發機制,動態發布《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促進“有技能、好就業,高技能、就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