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22年兩會期間,來自衛生健康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帶著一年來的積累和思考,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廣抗疫經驗、推進公立醫院建設、加強醫學人才培養等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王階。受訪者供圖
“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后,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王階表示,發展中醫藥,要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中西醫結合臨床人才培養提升空間大
“目前,中西醫結合受到廣泛的關注,利用中西醫結合方式研究中醫成為中醫藥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王階表示,其中,中西醫結合臨床人才培養是重點,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調研中,王階發現,我國現有的44所高等中醫藥院校中,僅有23家單位能夠授予中西醫結合碩士學位,占比僅為52.27%,而設立中西醫結學院的高校更是屈指可數。
“建議增加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率先建立一批中西醫結雙一流專業作為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國中西醫結合教育體系建設。”王階說。
針對很多專業型碩士進入臨床輪轉后,基礎知識掌握欠缺,中醫基礎理論和西醫系統理論的融合不足,難以熟練運用中西醫兩套理論診治疾病等問題,王階建議,強化《黃帝內經》《傷寒論》《溫病條辨》等經典學習,同時學習系統西醫理論體系和現代科技方法,理解臨床癥狀體征,成為兼具中醫和西醫扎實功底的臨床醫生。
建議加快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制定
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揮中藥材的作用和功效,離不開相關標準的制定,其中完善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必不可少。
聚焦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制定與備案工作,王階建議,合理制定中藥配方顆粒原藥材入藥標準和配方顆粒含量檢測指標數量。在保證中藥配方顆粒質量前提下,建議參照國家藥典標準合理制定原藥材入藥標準和配方顆粒含量檢測指標數量,降低配方顆粒生產成本,減輕患者用藥負擔。
王階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國家正式發布的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共196個,其中炮制品60個,實際品種136個,且無動物、礦物類藥物標準。“距離臨床常用400個品種還有相當大差距,導致醫生處方時品種缺失,不能滿足臨床用藥需求。”
對此,王階建議,加快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在品種上優先考慮臨床使用頻率高、使用量大的常用品種,爭取使國家頒布的標準達到500個左右,滿足臨床配方顆粒基本需要,以后再陸續增加品種。
此外,王階還建議,對藥品加成、醫保報銷、市場準入等政策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論證,協同各部門力量,共同推進中藥配方顆粒發揮補充替代作用,引導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