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周靜圓)無障礙設施建設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建議,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以無障礙環境建設“小切口”,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發展”,展現高質量發展“大成效”。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廣泛實踐,無障礙理念不斷普及、內涵持續深化、外延不斷拓展,無障礙環境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愈來愈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呂世明說,人民群眾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逐漸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無障礙環境建設迫切需要高質量發展。
呂世明介紹,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政府部門、殘聯組織的大力推進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無障礙理念得到宣傳和普及、無障礙設施覆蓋率穩步提升,信息無障礙加快發展,社會服務無障礙不斷優化。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顯著特點是從無障礙設施建設拓展到無障礙環境全面發展,從公共領域延伸到殘疾人、老年人家庭,從創建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擴展到創建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從殘疾人的特需和特惠轉變為全體社會成員的剛需和普惠,從積極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到積極融入并有力支撐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呂世明說。
談到法治建設方面,呂世明強調,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已經具備廣泛的實踐基礎和的堅實的立法基礎。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以殘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民法典等法律為基礎,以《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為骨干,以相關法規政策為支撐,以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補充的法律體系,為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和監督提供了基本的執法依據。
“此外,地方立法和部門政策為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經驗。”呂世明進一步解釋,全國共出臺六百多個省、地、縣級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法規、政府令和規范性文件,已有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出臺了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涉及設施、信息和服務等領域,積極推動無障礙環境連點成線、連線成面。
呂世明認為,近年來,雖然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同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愿望相比還存在差距。無障礙環境建設、老舊設施改造、依法管理維護使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對此,他建議,全國人大高度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工作,加快工作進程,廣泛聽取基層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級人大代表、專家學者、相關社會組織、殘疾人代表的建議和建議,充分了解地方無障礙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取得的經驗,提高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