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積極圍繞“金融如何進一步為實體經濟服務”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切實履行職責。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鞏富文分析,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確保物價走勢平穩可控、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方面發揮了有效作用,但面對國內外各種復雜環境,實體經濟發展仍有諸多困難,急需金融大力支持。應采取措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以及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總量等配套政策。
鞏富文建議要優結構,在發改、生態環境、財政等部門建立完善綠色項目庫、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加大對綠色金融財政扶持,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項目和低碳轉型項目支持力度;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幫助銀行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和場景突破傳統信貸模式,對小微客戶加大金融支持。
鞏富文認為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同等重要。要督促中小金融機構回歸本源和主業,有序推進中小銀行改革重組,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健全銀行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持續緩解中小銀行信貸供給的資本約束;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此外,鞏富文提出要防風險,完善金融法治體制機制。以制定金融穩定法和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和鞏固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處置長效機制。同時,應該加強產業政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同配合;聚焦重點產業項目,規范設立產業引導基金,財政出資、金融助力,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出資結構,推動政府產業基金與社會資本通過多層次資本實現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