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和“穩定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擴大消費,除了消費力,關鍵在于產品自身的供給力。”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貨集團董事長李小紅建議,以提升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擴大消費。
李小紅認為,應從供給側的源頭抓起,提升產品自身的供給力,讓消費者愿意買單,通過供給創造消費、消費催生供給,最終實現農民增收、消費擴大、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發展。
李小紅走訪調研發現,農產品供應鏈諸多短板制約農產品的供給力。一方面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低,表現為土地有效產出少,“綠色”產品成色不足;另一方面,基礎設施長期缺失,表現為設施化生產不足,產地倉儲少,農業服務平臺缺乏。此外,全流程監管覆蓋不到位,表現為農民違規種植行為成為監管盲區;小攤小販經營成為監管盲區,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覆蓋不全面。
在推進鄉村振興、農業強國、擴大消費的戰略中,滿足“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消費需求,關鍵要抓住農業有效產出這個牛鼻子。為此,李小紅建議: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提升農業有效產出。制定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幫助農民規避自然風險,實現農業生產環境基本可控;建立土地質量使用評估機制,促進綠色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
加大農業服務平臺建設,幫助農產品“高身價”出村進城。突破農產品生產、流通基礎設施公益性認識盲區,加大兼具農業生產技術服務、采后處理、集中交易、數據建設、金融服務、品牌推廣等農產品服務中心平臺建設,明確建設主體,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夯實農業發展底盤。
加大農產品供應鏈全流程監管。按照“誰制造、誰擔責”的原則,對相關法律中“生產經營”的模糊表述作進一步明確,切實厘清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食品安全責任;加大食品安全生產溯源體系建設,落實落細對產品生產全過程監管及數據采集,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促進“放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