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樹奎在調研中發現,“三資”(資金、資產和資源)管理不規范、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未普及、金融服務尚未精準到位、財務專業人才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水平、農村資產資源產權管理和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的實現,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范樹奎建議,在鄉村振興中引入社會化服務,讓數字財經服務平臺成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
具體而言,范樹奎建議,利用第三方專業服務扎實完善縣域三資基礎數據,全面摸清有關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情況等滿足屬地差異化需要的決策信息,并將扶貧資產納入管理體系,跟蹤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效益情況,為布局盤活村級資產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進行決策的第一手信息,推進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
同時,范樹奎建議,以區縣為單位構建基礎的農村數字財經服務平臺,打通資源到資產再到資金的流轉鏈條。平臺以財務管理為核心構筑數字中臺,以宅基地管理和農村承包土地使用權管理為后臺,以農村產權交易流轉為前臺,實現資源到資產的轉化,并成為農村產權的流轉對象,讓基礎要素動起來、活起來。
范樹奎還建議,利用社會化服務引入金融機構作為服務要素,構建財稅銀的服務生態,形成可推廣的農村財經服務模式。線上平臺,一端通過財經線下服務聚集農村股份制合作社和農村專業合作社,另一端連接金融機構,支持金融機構精準投放資金,且通過平臺進行風險管控,并以平臺上用戶的財務信息、發票信息以及納稅信用等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信用評價體系。
在范樹奎看來,這種線上線下加現場的服務模式,構成該生態落地的實施路徑,不僅筑牢農村財經服務的底座,同時夯實金融服務的基礎。這種服務模式能有效彌補農村人員短缺和專業匱乏的短板,還能形成成本集約化、統一規范化和管理透明化的社會化服務方式,解決農村融資信息壁壘、信用風險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