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科技創新”的表述,備受關注。
過去五年,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組建國家實驗室,分批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
過去五年,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過去五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報告指出,通過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將制造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從50%、75%提高至100%,并階段性擴大到所有適用行業,各類支持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年度規模已超過萬億元。
再把時間跨度拉長,成績斐然,振奮人心。“十年間,我國科技事業發生跨越式發展,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作用發揮最為彰顯的十年。”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今年2月介紹成就時表示,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啟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
“數字勝于雄辯,如此亮麗的成績單,實屬來之極為不易,這是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劉忠范認為,在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里,通過重塑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構建新型科技創新體制,組建國家實驗室和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夯實了科技強國的底氣,也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一綱舉,萬目張。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上要‘準’、攻關目標上要‘實’、攻關能力上要‘強’。”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帶來提案聚焦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認為,作為科研工作者,更深刻體會到肩上的責任,在未來的工作中更要努力鉆研,敢于創新,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扎扎實實做好基礎科研工作。
奮斗鑄就輝煌,實干贏得未來。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轉向系統能力提升。當前,科技創新號角再次吹響,在萬物萌發、欣欣向榮的沃土中,科技必將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智慧力量。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